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后,以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经济增长、比较各国经济发展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中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进行分析,目的即是分别通过对日本1955—1973年和中国1992—2010年的产出与投入的计量分析,研究日本和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采用希克斯中性、规模报酬不变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产出、资本和劳动作为指标,通过历年统计数据分别计算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增长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并进行错期比较。在此期间,中国和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是增加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与当时GDP增长率是大致吻合的,但是,日本全要素生产率比中国全要素生产率高,日本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小于中国,近年出现了中国全要素增长率超过日本的情况,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日本当年同期可比的全要素生产率差距有缩小的趋向。本文选取产业结构变动、研究开发和行政管理成本分别作为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的指标,利用卢卡斯模型的变换形式,通过历年统计数据分别计算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增长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期间,产业结构变动对日本和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最大,中国表现的比日本更为明显;与日本当年相比,中国的研究开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贡献度更高而且增长幅度也更大;中国的行政管理成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通过对中国和日本全要素生产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估算与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是明显,生产效率不是很高,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式;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稳定增长,必须提高经济效率、提高技术水平。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国要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科学教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尽快实现城市化进程。另外,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粗放式增长方式向集约式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