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突出。软件行业技术更迭快,研发投入大,但轻资产特性导致其在信贷市场融资不畅,信用债是解决其融资和发展的优选方案,因此软件行业潜在的评级需求旺盛。目前国内公开的软件行业评级方法较少,并且存在指标选取缺陷、指标权重及指标阈值披露不充分的现象,因此构建专业的、具有行业针对性的评级模型对于客观评价软件企业信用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试图以作者的信用评级行业从业经验,通过科学的、合理的方法设计指标权重和阈值,来构建一个适用于软件行业的主体信用评级模型,以期为该行业的信用研究、融资及企业发展提供微薄的助力。首先,本文从分析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的特点,以及影响企业发展的信用风险因素入手,找出影响软件企业信用水平的因素及评价指标,构建了经营能力、规模、盈利能力、财务政策、偿债能力五个一级指标,以及产品和服务多元化、市场地位、研发人员、研发投入比率、软件著作权和专利、营业总收入等1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软件行业主体信用评级体系。其次,本文以2018年末软件行业191家上市公司信息和数据作为样本,依托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国内评级行业传统理念,运用分位值法确定指标阈值,并初步设定4个权重模型,再以软件行业13家发债的软件企业作为样本,通过比较选择级别拟合度更高的最优模型,采用评分法建立三等九级制的主体信用评级模型。最后,本文利用构建的模型对软件行业上市公司开展信用评级,评级结果呈正态分布,信用级别分布广,级别的风险识别度更高,并且A级以上企业占比42.93%,表明软件行业还是具备较好的债券融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