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调查华东地区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了解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及其人口统计学特征;考察医护人员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相互关系;探讨独生子女职业倦怠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对医务管理人员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优化医院工作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式研究设计,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倦怠问卷通用版(MBI-G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550名医护人员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对量表数据采集整理,数据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选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结果(1)在本研究样本范围内,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得分均分为:情感耗竭维度10.60±5.276,人格解体维度6.41±4.412,、低成就感维度13.70±8.336。情感耗竭高倦怠27人,占5.8%,中倦怠177人,占37.7%;人格解体高倦怠18人,占3.8%,中倦怠114人,占24.3%;低成就感维度高倦怠35人,占7.5%,中倦怠236人,占50.3%。整体倦怠水平为中度倦怠。(2)在人口学变量比较上,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情况的职业倦怠发生率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3)独生子女医护人员在神经质维度、自我效能感上与非独生子女有显著差异(t=1.829,p<0.05;t=-2.000,p<0.01),在职业倦怠的人格解体、低成就感维度有显著差异(t=1.858,p<0.05;t=2.937,p<0.01)。(4)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r=-0.250,p<0.01;r=-0.310,p<0.01;r=-0.391,p<0.01);与人格特征的内外向呈显著负相关(r=-0.190,p<0.01;r=-0.228,p<0.01;r=-0.172,p<0.01),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r=0.398,p<0.01;r=0.348,p<0.01;r=0.221,p<0.01);职业倦怠的人格解体、低成就感维度与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r=0.193,p<0.01;r=0.238,p<0.01)。结论(1)在本研究样本范围内,医护群体的职业倦怠为中度倦怠,低成就感维度最为严重。(2)人格特征作为个体特征因素中的重要变量,对职业倦怠具有重要影响。内向、情绪易激动、喜怒无常、自我中心、冷漠等性格特质的医护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3)自我效能感低的医护人员,即习惯消极的自我评价、怀疑自己控制环境的能力、采取回避和退缩的行为方式的个体,更容易体验到职业倦怠,其职业倦怠的程度更高。(4)独生子女变量作为中国特色的个体影响因素,对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职业倦怠都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