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不同时期IGF-1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不同时点血浆、心肌组织中IGF-1、IGF-1R及IGFBP3等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4周龄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0只)和病毒实验组(40只)。病毒实验组于实验当日一次腹腔注射0.1ml含1×102TCID50 CVB3(Nancy株)病毒液,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1ml不含病毒的Eagle’s细胞培养液。分别于实验第3d、7d、15d、30d随机处死部分小鼠,用ELISA法测血浆IGF-1的表达,心肌病理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法和RT-PCR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IGF-1、IGF-1R及IGFBP3等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浆IGF-1检测均值为(565.75±63.2)pg/ml,空白对照组为(365.92±37.31)pg/ml,病毒实验组较空白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t =13.21,p<0.01)。(2)小鼠在感染CVB3病毒后血浆IGF-1表达逐渐增高,15d达最高峰,30d表达降低但仍维持在一较高水平,在各时点实验组与对照组IGF-1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9.53,p<0.01)。(3)心肌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示在正常心肌组织有IGF-1、IGF-1R及IGFBP3等相关蛋白的低表达,小鼠感染CVB3病毒后IGF-1、IGF-1R及IGFBP3等相关蛋白表达增高,以15d时最明显,其灰度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IGF-1=26.72, p<0.01;FIGF-1R=6.73, p <0.05;FIGFBP3=21.57, p <0.01)。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IGF-1及IGFBP3 mRNA表达在病毒实验组亦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IGF-1—IGF-1R—IGFBPs轴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第二部分黄芪甲甙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IGF-1及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研究目的观察黄芪甲甙对急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干预后,IGF-1、IGF-1R及IGFBP3等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探索黄芪甲甙的治疗机制。方法4周龄雄性Balb/c小鼠65只,随机分为A、B、C、D、E五组。A组为正常空白对照组10只,实验当日仅腹腔接种0.1ml不含病毒的Eagle’s细胞培养液,每天以配制黄芪甲甙的羟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1次,连续2周;B组为正常黄芪对照组10只,实验当日腹腔接种Eagle’s细胞培养液,每天以9%黄芪甲甙液灌胃1次,连续2周;C组为黄芪高剂量治疗组15只,实验当日腹腔接种0.1ml内含1×102TCID50CVB3病毒,每天以9%黄芪甲甙液灌胃1次,连续2周;D组为黄芪低剂量治疗组15只,实验当日腹腔接种0.1ml内含1×102TCID50CVB3病毒,每天以1%黄芪甲甙液灌胃1次,连续2周;E组为病毒对照组15只,实验当日腹腔接种CVB3病毒,每天以羟甲基纤维素钠液灌胃1次,连续2周。观察各组小鼠死亡率,第15天常规无菌采血、取心脏,用ELISA法测血浆IGF-1的表达,并作心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技术和RT-PCR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IGF-1、IGF-1R及IGFBP3的表达。结果(1)C组死亡率较D、E组明显降低,B组无小鼠死亡。(2)C组心肌病变积分比D、E组明显下降,病变程度明显轻于D、E组,D组和E组间病变积分及程度无显著差异。(3)ELISA法检测血浆IGF-1均值A组为365.92 pg/ml, B组为372.23 pg/ml, C组为472.46 pg/ml, D组为654.51 pg/ml, E组为648.75 pg/ml,与A组比较,C组均值增高,D、E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B组无显著差异,D组与E组间亦无显著差异。(4)心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均提示,正常心肌组织中有IGF-1、IGF-1R及IGFBP3低表达,在C组表达稍增高,在D、E组表达显著增高,而B组无明显变化,D、E组间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黄芪甲甙干预可降低小鼠IGF-1、IGF-1R及IGFBP3等相关蛋白的表达,推测黄芪甲甙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IGF-1及IGF-1R、IGFBP3等相关蛋白表达的途径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