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大鼠阿霉素肾病、肾硬化动物模型,应用水蛭素(脉血康肠溶胶囊)来治疗大鼠阿霉素肾病、肾硬化,观察其疗效,评价其对肾病、肾硬化病理进展过程的作用,以期发现对肾病、肾硬化有治疗作用的中成药物,2.探讨水蛭素治疗肾病、肾硬化的作用机理,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上对肾病、肾硬化的治疗。材料与方法将用阿霉素诱导形成肾病、肾硬化的Wistar大鼠50只,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正常对照A组(10只)、肾病对照B组(10只)、肾硬化对照C组(10只)、肾病水蛭素治疗组D组(10只)、肾硬化水蛭素治疗E组(10只)。观测各组大鼠血生化:尿蛋白、血浆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血脂(TG、CHO)及尿液分析:尿蛋白定性的变化,共监测5次,分别为模型制造前、第一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周后、第二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周后、水蛭素灌胃治疗前、4周灌胃实验结束后。模型制造成功后,给予水蛭素灌胃治疗,疗程4周,之后将各组大鼠麻醉10%福尔马林体循环灌注处死,留取双侧肾脏标本,常规方法进行组织脱水、石蜡包埋及切片,并进行HE法染色,光境下观察肾组织中肾小球硬化、肾小管损伤及其它病理性损害的改变及其程度,并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肾脏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分布及表达。通过上述指标来评估水蛭素药物对肾病、肾硬化的治疗效果。结果1.尿蛋白定性方面第一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后,B、C、D、E组均出现蛋白尿,第二次注射后C、E组蛋白量明显较较第一次注射后增多。水蛭素治疗4周后,D与B组、E组与C组蛋白定性可见明显减少。2.血生化方面B、C、D、E组在第一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周后血总蛋白、白蛋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及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升高,第二次注射后C、E组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加重并出现轻度肾功能的损害血肌酐、尿素氮出现增高。经水蛭素干预治疗后,D组与B组相比血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可见明显降低,血白蛋白及总蛋白有所回升,E组与D组比较除上述相同结果外,血肌酐、尿素也稍有降低。3.肾组织HE染色病理方面A组:大鼠肾脏外观大小正常,质韧,表面光滑,肾皮质、髓质结构分界清晰,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未见增厚,血管绊未见闭塞,未见球囊粘连,未见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增生。各级肾小管及集合管结构可,肾小管上皮细胞未见空泡变性、脂滴样变性、颗粒样变性、玻璃样变性或坏死,肾小管及集合管未见扩张、萎缩,管腔内未见管型,间质未见血管扩张、充血、炎症细胞浸润,小球、小管周围及间质未见纤维增生。B组:外观苍白,体积肿大,质韧,切面肾皮质与肾髓质结构欠清晰,系膜外基质轻度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空泡变性,肾小管及集合管腔内可见大量的蛋白管型,肾小管囊性扩张,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轻度浸润。C组:大鼠肾脏外观黄,体积缩小,硬韧,表面呈颗粒,切面皮髓分界不清,肾小球系膜细胞、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基底膜断裂,有局灶分布的节段性硬化的肾小球,毛细血管节段性绊闭塞,毛细血管袢瘤样扩张,肾小球与肾小囊粘连,球囊壁增厚,肾小球及肾小管周围纤维增生明显、伴有成纤维细胞浸润,肾小管明显萎缩,周围肾小管代偿性片状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内皮细胞空泡变性,蛋白管型形成。肾间质重度炎性细胞浸润。D组:外观稍苍白,肿大的体积减轻,切面肾皮质、髓质结构欠清晰,病理变化各方面均较ADR肾病组有所缓解,肾小管及集合管腔内蛋白管型减轻,但仍较多,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减轻。E组:外观黄,稍变小。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病理改变程度较硬化组缓解。4.肾组织免疫组化方面B组可见肾小管阳性表达,肾小球几乎无表达;C组肾小管强阳性表达,肾小球阳性表达;D组肾小管阳性表达,较B组可见减轻;E组肾小球、肾小管阳性表达,与C组相比TGF-β1所形成的棕黄色沉淀物明显减少。结论1.水蛭素能不同程度降低阿霉素肾病、肾硬化大鼠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升高血总蛋白、白蛋白。2.水蛭素能不同程度减轻阿霉素肾病、肾硬化大鼠的病理改变,降低肾小球硬化系数、肾小管间质损伤分数及肾小球小管TGF-β1的表达。3.水蛭素的上述治疗效果我们认为可能因为它的活血化瘀、抗凝、降低血脂,间接抗炎、抗增殖的作用,同时能降低TGF-β1表达改善肾功能,延缓肾脏损害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