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视角下的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震级最高,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地震发生之后,中国政府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政府层面的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这次地震救援与中国以往历次救灾相比,其相同之处都是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军队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那就是公民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就是社会力量直接奔赴灾区,开始参与抗震救灾,非政府的社会行为力量正式开始同政府进行协作,灾害性公共危机协同治理也是由此萌芽。   本文关于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研究以汶川地震为背景,共分为五个部分,论文从引言起始,梳理了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协同治理的理论工具、方法工具以及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在这些阐述基础之上,笔者从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主体以及灾害性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三个层面对协同治理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三部分通过引入汶川地震中两个案例“遵道社会资源协调办公室”和“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分别分析了政府和非政府社会行为主体的协同、非政府主体之间的协同,揭示了其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之间的协同主要通过描述政府在地震中的具体行为来进行分析。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了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第五部分在上面的一系列分析及研究基础上,从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协同治理系统的可行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倡导着“百善孝为先”,孝道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条件之一.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而父母对子
目前的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现象。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器”。教师总是喜欢把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不让学生自己去探
华东师大的教育专家在一些中学进行了一项调查,主题为“你最喜欢的学科”,语文学科被学生们评为倒数第二。为什么最优美、最生动的语言文化课程会让学生这样反感?对此,作为一线语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稀缺资源,而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如何高效、可持续地利用土地资源已成为我国土地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集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最近有幸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大赛,受益匪浅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的充分彰显,所以数学教
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突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法的局限性,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将分层教学方法应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之中呢?(1)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兴趣爱好合理划分层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海关更好履行进出口贸易管理部门职责的呼声日益高涨,职能管理作为海关业务运行的核心环节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职能管理中如何规避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必要性和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应遵循的原则,以及要注意避免的误区。认为应该将初中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是素质教育走进课堂应注意研究的课题。本文就英语教学中共性和个性的问题,谈一谈笔者的体会。 Carrying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