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时期,因为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建设面积逐渐扩大,城市逐步走向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进而提升了城市发展的整体质量。也就是说城市的发展逐渐从重物质、实际空间面积转变为关注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程度,同时也是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形式逐渐向精细化发展进行转变。所以在这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相关政策的积极呼应,主要强调了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最后积极打造新型城市。201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市建设需要加大提升城市宜居性能,进而逐渐实现城市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宜居城市。2017年1月国务院颁布《“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要求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关于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医疗保障、养老机制、住房保障等方面需持续推进建设进度。因此,优化公共服务性能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布局优化与设施可获得性相结合,提高人民生活满意度,使人民在城市居住生活得更方便舒适。基于以上目的,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从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全覆盖性和齐全性等三方面进行综述。首先了解梳理公共服务设施的现行分类及配置方法,总结其不足之处,并了解新时期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新要求。其次,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GIS空间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西安市各个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特征,总结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再次,基于城市生活圈的划分,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城市级和社区级两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空间分布评价指标体系,并得出两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价结果。最后,基于评价结果提出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策略,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步骤剖析。通过研究最终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西安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密度分布整体呈现“一环>二环>三环”,形成两个核心区,即老明城内部和二环西南部,而在城区北部草滩和南部航天城缺少公共服务副中心,不能有效缓解老城区的设施服务压力。影响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因素中,路网密度、人口密度、地块价值均与公共服务设施密度成正相关关系。(2)鉴于宏观视角下,规划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具体实施落地方面存在空白。本研究基于生活圈理论,将西安市划分为四个生活圈。将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圈结合,可以分为城市级生活圈和社区级生活圈(3)将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用地类型相结合,可以将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划为公益性设施用地,餐饮设施、购物设施、金融设施、休闲娱乐设施划为商业性设施用地。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公益性服务设施用地以强制性管控为主,商业性设施用地以引导性管控措施为主。(4)分别基于人口密度和用地性质对公共服务设施展开优化。通过设施数量和人均拥有量的相关关系,提出怎样完善各类设施的人均可获得情况;再结合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的“双高模式”、“双中模式”、“双低模式”、“不平衡模式”4种分类情况,分别提出不同的优化措施。总结公共服务设施优化落地的5大步骤,并辅以典型案例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