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煤炭资源智能化开采及以水平井为主的煤层气开发方式对煤层微幅形态的控制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三维地震技术在煤层赋存形态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地震资料处理大多在时间域完成的,在地震资料解释时要将目标层从时间域转换到深度域,即通过时深转换获得目标层在深度域的赋存形态。传统时深转化方法通常是基于固定基准面进行的,当勘探区地表及地质条件复杂时,基于固定基准面下的时深转换方法精度较低;而基于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资源智能化开采及以水平井为主的煤层气开发方式对煤层微幅形态的控制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三维地震技术在煤层赋存形态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地震资料处理大多在时间域完成的,在地震资料解释时要将目标层从时间域转换到深度域,即通过时深转换获得目标层在深度域的赋存形态。传统时深转化方法通常是基于固定基准面进行的,当勘探区地表及地质条件复杂时,基于固定基准面下的时深转换方法精度较低;而基于起伏地表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虽然能够直接提供深度域的处理成果,但该技术对目标层形态的控制精度往往受到初始速度模型制约且尚未全面应用于生产实践。因此,现阶段开展基于浮动基准面的高精度时深转换研究,仍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复杂地表条件下为提高时深转换精度,研究人员开展了基于浮动基准面的时深转换方法研究,其中,如何获得与时间域相对应的深度域浮动基准面以及如何从叠前偏移速度场求得目标层高精度平均速度信息,是制约时深转换精度的关键。阳泉新景矿三维地震勘探区为复杂山地地貌,主力煤层中微幅构造较为发育。以该区15号煤层的赋存形态控制为例,对比了不同钻孔密度约束下,基于固定基准面和地表平滑浮动基准面的时深转换方法精度。发现当研究区内可利用钻孔数量分别为2口/km~2、1.5口/km~2、1口/km~2时,经预留钻孔检验,基于固定基准面和地表平滑浮动基准面时深转换获得的15号煤层底板深度误差分布为1.34%、1.73%、2.03%和1.30%、1.69%、1.87%。基于地表平滑浮动基准面的时深转换精度有所提高,但两种方法均难以满足本区煤层气水平井轨迹设计所需的1%左右的误差精度要求。为此,首先提出了一种利用浅表层速度结构求取深度域浮动基准面的方法。该方法在求取深度域浮动基准面时,利用了地震数据处理中得到的浅表层速度结构模型,由于该方法与时间域浮动基准面求取具有同源性,因此与时间域浮动基准面具有更好的匹配性。其次提出了一种考虑地层形态影响的平均速度场空间校正方法。通过对井点处由叠前偏移速度求得的目标层平均速度误差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该误差可以近似拟合为目标层埋深和倾角的二元函数,由此建立了对叠前偏移速度场求得的平均速度场的空间误差校正方法。在研究区的应用表明,当研究区内可利用钻孔数量分别为2口/km~2、1.5口/km~2、1口/km~2时,经预留钻孔检验,利用本文方法进行时深转换获得的15号煤层的平均深度误差分别为0.75%、1.05%、1.08%。基本满足了本区煤层气水平井轨迹设计所需的1%左右的误差精度要求。本文方法对改善复杂地表条件下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目标层微幅构造形态的控制精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大气环境的重要因子之一。积雪范围是重要的积雪参数,也是全球许多气候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针对2000年前北半球较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历史积雪范围数据缺失问题,本研究主要利用NOAA-AVHRR CDR地表反射率产品,以Landsat-5 TM生成的积雪范围影像作为参考真值,获取了基于多级决策树积雪识别算法的最优阈值,建立适合北半球的积雪识别算法。此外,针对AVH
我国低煤级煤储量丰富,但长期以来被视为劣质燃料,这种现状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限制了低煤级煤的高效开发利用,发展更为清洁环保高利用率的利用技术是充分有效利用低煤级煤资源的关键,而合理高效的利用煤炭资源必须建立在对煤的组成和结构精确表征的基础上。煤的聚集态结构是连接煤分子组成与结构及其宏观性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有望成为探索煤的结构与反应性关系的突破口。因此本文以低煤级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热重-质
道路是一个有机体,是城市遥感影像中的重要地物之一。在导航、交通管理、城市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应急快速反应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城市道路的自动化提取显得尤为重要。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影像在时、空及光谱分辨率方面大幅提高,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道路的研究也逐渐兴起。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相较于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而言,能展现更多的地物信息,不仅明确了道路的轮廓结构,也包含丰富的光谱信息、纹
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在煤田地质勘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应用于煤矿开采中地质构造的探测,特别是对陷落柱、断层等的反应相比于其他地球物理探测手段更为敏感,但由于受到非技术和技术因素的影响,造成解释成果的准确率有所下降。随着信息技术和多道地震仪器的飞速发展,提出了增加空间采样密度来增加对于波场信息的采集,从而提高后期的解译精度,在这种背景的驱动下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公开文献资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持续推进和“交通强国建设工程”逐步开展的背景下,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工程勘察活动日益增多。标准贯入试验在工程勘察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被用来获取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判定浅基础承载力与预测地基沉降等。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分布着黄土-古土壤地层,研究者在该地区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研究时,大多将古土壤夹层同黄土地层同等对待,未明确指出标准贯入试验在黄土‐古土壤中应用时是否存在不同。在工程实践中,黄
大骨空穴以及小骨空穴是治疗眼科疾病的经验穴,有驱邪、疏通经络的作用。临床根据患者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受损等症状选取五输穴配穴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刺大骨空穴以及小骨空穴,不但可以避免局部皮下出血的弊端,且操作简单,患者依从性强。文章主要总结针刺五输穴、大骨空穴和小骨空穴治疗复视的临床经验,并讨论此方法治疗复视的作用机制。
基于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探索了本科有机化学教学的新思路,从提高教师引导作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评价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本研究以CDIO-BOPPPS协同教学模式为指导思想,引入CDIO理念创新教学设计构思,借鉴BOPPPS模式改革教学过程,结合多种教学法和多种评价方式,构建一个“N-Two-N”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体系。本文阐述了“N-Two-N”一体化模式的落实过程以及该教学模式
本文主要介绍了临床科研随访系统的设计思想、平台架构、网络架构、随访流程及系统功能,以及其在临床科室典型病种随访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临床科研随访系统在随访效率、患者体验、临床科研等方面带来的好处,指出了以互联网+医疗的理念为指导、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患者复诊闭环智能化管理流程的观念。
地理时空数据是重建地理现象和演化过程的重要数据源,然而由于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数据采集、存储等各个流程中,常常会出现数据缺失的情况,对地理分析造成一定的干扰。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地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对其进行插值处理。然而常规的地理数据插值方法往往侧重于对时空数据静态空间位置和属性的研究,没有顾及到数据的时空相关性和各向异性等特征,造成了大量有价值信息的丢失。并且地理属性往往不是
煤层气作为煤演化过程中与之相伴而生的气体资源,其合理利用不仅能为我国商业化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我国的能源结构提供保障。煤是由大量具有不同分子量的分子组成的混合物,各组分间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聚集态结构。充分了解煤的分子与聚集态结构特征,并探究其对甲烷(CH4)、二氧化碳(CO2)分子的吸附影响。本文从分子层次与聚集态层次两个角度构建煤结构模型,结合分子模拟,探究煤结构与CH4、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