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壤微生物是地下生物群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作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菌群落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通过凋落物、根系分泌物或者次生代谢产物以及诱导土壤物理环境和营养水平的变化来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因此植物被认为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重要因子。微生物拮抗作用(Microbial antagonism)是指微生物通过产生拮抗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微生物是地下生物群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作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菌群落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通过凋落物、根系分泌物或者次生代谢产物以及诱导土壤物理环境和营养水平的变化来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因此植物被认为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重要因子。微生物拮抗作用(Microbial antagonism)是指微生物通过产生拮抗化合物来抑制其他菌株生长的现象,是微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至关重要,有助于维持微生物多样性。链霉菌(Streptomyces)是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类群之一,因其在土壤中普遍存在,且能产生多种拮抗化合物,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土壤微生物拮抗作用。然而,目前探究地上植物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机制研究,多数只关注了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却忽略了微生物拮抗作用对土壤细菌群落的重要性,尤其是链霉菌拮抗作用如何介导地上植物物种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优势灌木金露梅(Dasiphora fruticosa)为研究对象,选择了5个广泛分布金露梅灌丛的实验样地(囊谦、称多、兴海、天祝、肃北)进行采样,基于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分析了土壤链霉菌拮抗作用(Streptomyces antagonism),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同时结合植物样方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数据,探究金露梅对土壤细菌拮抗作用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机制。本研究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了金露梅对灌丛下方的植物群落丰富度和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链霉菌拮抗作用以及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通过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方法,探究了金露梅对灌丛下方的植物群落和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最后通过斯皮尔曼相关分析、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冗余分析和Mantel检验探究了土壤细菌群落与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链霉菌拮抗作用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金露梅的存在显著降低了灌丛下方的植物群落丰富度,而对植物生物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同时,金露梅的存在显著影响了灌丛下方的植物群落组成,这种影响主要是由大戟、秦艽、圆穗蓼和黑褐苔草等植物物种引起的。2.金露梅的存在显著增加了灌丛下方的土壤p H、电导率、有机碳以及硝态氮含量,却显著降低了土壤总氮含量,而对土壤含水量、铵态氮以及总磷含量则影响不显著。3.金露梅的存在显著增加了灌丛下方的土壤拮抗链霉菌密度和拮抗链霉菌占比,对土壤总链霉菌密度有边缘显著影响,而对土壤链霉菌拮抗抑菌圈大小影响不显著。表征土壤链霉菌拮抗作用的四个指标与植物群落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链霉菌拮抗作用与植物群落组成之间呈显著相关性。同时,土壤总链霉菌密度与土壤p H、电导率、硝态氮、总磷、总氮以及有机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拮抗链霉菌密度与土壤总磷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拮抗链霉菌占比与土壤p H、铵态氮和总氮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关系说明金露梅可能通过改变灌丛下方的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来影响土壤链霉菌拮抗作用。4.金露梅的存在显著增加了灌丛下方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并影响了细菌群落组成。Mantel检验的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组成与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金露梅对灌丛下方的植物群落组成影响显著,因此金露梅可能通过改变植物群落组成进而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同时,金露梅可能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其中土壤p H、电导率、总氮、硝态氮和有机碳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理化性质指标;另外,拮抗链霉菌密度与土壤细菌多样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冗余分析的结果也表明,拮抗链霉菌密度和拮抗链霉菌占比与土壤细菌类群的相对丰度显著相关,这表明金露梅可能通过影响土壤链霉菌拮抗作用进而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优势灌木金露梅对土壤链霉菌拮抗作用具有显著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与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紧密相关。同时,金露梅对灌丛下方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而土壤链霉菌拮抗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高寒草甸优势灌木金露梅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机制,重点强调了微生物拮抗作用在介导优势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上植物物种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机制,为保护和维持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牦牛作为青藏高原典型家畜,对高寒低氧环境拥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是研究高海拔适应机制的良好模式物种。本文使用与牦牛系统发育关系较近的黄牛作为对照,从结构变异的角度解析牦牛高海拔适应的遗传学机制。本文应用Hi Fi测序技术对一头野牦牛进行测序,同时使用Pac Bio SMRT三代测序技术对四头牦牛和两头藏黄牛进行基因组测序,随后进行组装,并辅以Hi-C测序数据,最终得到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组装后的牦牛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越来越同质化的城市风貌,使得城市中的人们逐渐“失忆”,城市同质化的问题日益凸显。我国从建国初期开始就重点建设了一批工业城市,这些工业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和建设中留下大量的工业遗存,但是起初人们并没有过多地重视工业遗存和工业文化的保护,破坏了工业城市的文脉和城市中集体记忆的延续。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
噻唑和咪唑都属于重要的五元芳香杂环,不存在于自然界,其衍生物经常作为反应中间体,在医药、环境监测和光学材料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同时,还可以提供多个配位点,与众多金属盐发生配位反应得到构型多样的金属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在生物活性、离子检测和催化方面应用较多。特别是有机过渡金属Zn(II)、Ni(II)、Ag(I)配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性能。本课题基于这些背景设计合成了两种唑类配体和五个Zn(II)、N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业文明时期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它们继承并孕育着中国的传统乡土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研究价值,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继2012年对传统村落进行调查和统计后,我国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全国性传统村落调查和研究。本研究是基于传统村落在快速城市化的情况下,在国家层面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形势下,以及面临许多潜在问题如传统村落数量急剧下降、村落衰落、村落空心化等问题的趋势
当前多数陆面模型估算植被碳汇采用的是Farquhar光合模型,但却假设细胞间隙至叶绿体基质的CO2传导度(叶肉导度gm)无限大,即光合碳固定发生在细胞间隙而非叶绿体基质。如何定量表达gm及其对植物气体交换估计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主要是由于光合作用模型参数化的不确定性所致。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gm温度响应在Farquhar-von Caemmerer-Berry(Fv CB)光合-蒸腾耦合模型中明
自“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大力发展小城镇规划建设以来,小城镇规划建设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十四五”规划第八篇第二十八章也提出了完善城镇空间布局的规划远景,把城市的整体风貌规划建设和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作为主要的规划建设内容。本文研究临夏锁南镇山地小城镇的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以探索锁南镇山地小城镇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特色与总结山地类小城镇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为目的,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
错综复杂的城市道路网络,深入刻画城市肌理,呈现复杂的网络特性。河谷型城市因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城市道路网络分布呈现带状特点。城市化进程导致河谷型城市出现的交通拥堵问题,比其他类型城市更加严重。本文以西部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例,基于道路拓扑网络通达性、中心性、复杂性等特征研究道路拓扑网络对城市形态特征影响。选择空间句法、复杂网络等理论支撑,从网络的视角,选择不同的时间尺度,集成各种定量分析方法,分析
传统村落是历史记忆的载体,寄托着中华民族的乡愁。甘南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集中的东部地区,村落地理位置独特,有较好的环境格局作为基本建设条件,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积淀。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是在保护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传统村落空间与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相互依存,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形式、空间形态与空间格局承载着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的全部内容,同时见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稳定趋缓,城市发展逐渐从粗放的增量建设转向精细化的存量改善,老旧小区作为城市发展初期提供居民生活居住空间的主要场所,承担了重要的城市功能,因此国家对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高度重视,而公共空间作为老旧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调研发现,兰州市现存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与当前居民使用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
碳量子点作为碳纳米家族的新成员,由于其具有诸多优异性质,如低的细胞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荧光稳定性,在众多荧光材料中脱颖而出。近二十年来,碳量子点在许多前沿领域被广泛研究,尤其是作为荧光纳米探针用于检测重金属离子和荧光油墨用于防伪和信息加密技术。碳量子点独有的荧光特性将对传统重金属离子检测和防伪技术有重要的意义。以传统重金属离子检测和防伪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本文基于碳量子点所独有的特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