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给付型不当得利“无法律根据”举证责任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对不当得利制度的规定仅在《民法通则》第92条、《民通意见》第131条以及《民法总则》第122条中规定了不当得利的概念以及返还不当得利之范围,相对于境外不当得利制度的研究较为单薄且落后。我国理论界以及司法实践借鉴于境外的理论学说,将不当得利区分为给付型与非给付型。二者之间的构成要件大致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因“给付”原因而引起的不当得利。境内外对不当得利四个构成要件应由哪一方承担证明责任以及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大部分学者主张“一方受益,他方受到损失以及受益和受损具有因果关系”这三个要件由原告承担,这是没有争议的。而争议最大的是关于“受益无法律根据”这一要件的证明责任应该由谁承担更为合适?迄今为止,还没有定论。一直以来,我国对不当得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给付型不当得利,对于“无法律根据”要件举证责任的研究也主要是指给付型不当得利类型。而对非给付型不当得利“无法律根据”要件举证责任分配则少有探讨,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本文旨在对我国非给付型不当得利“无法律根据”要件举证责任分配问题进行研究,以及镜鉴德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在非给付型不当得利“无法律根据”举证责任分配理论方面的观点。以此探讨在非给付型不当得利案件中“无法律根据”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即控制者自证其当原则。遵循控制者自证其当原则有利于非给付型不当得利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举证责任分配标准达到统一,原被告双方不再存在举证责任“倒置”和“正置”的问题,也不存在举证责任分配不清的情况。同时希望为今后在立法、司法实践中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利用来自ECMWF的ERA-40风场资料,采用EOF、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1958-2001年期间印度洋-南海海表风场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该海域背景特征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高值区:索马
3GPP技术规范组中的第三工作组专门从事3G安全问题的研究,他们制定的接入网的安全规范已经成熟,而网络域安全、终端安全规范还在制定中;3GPP2规范中涉及的安全因素包括接入控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也趋向成熟,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当前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在各个行业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软件开发有紧密的联系,计算机软件技术能为计算机
农村环境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村环境治理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的和谐稳定。但是,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公众本身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本文以影响农村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有效性为切入点,参照学者刘红岩的公众参与有效性模型,从参
自我效能感主要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凭借个人力量独自完成某项任务而进行的自我判断或推定。该理论认为,通常人们会对行为结果产生的功效存在期待,由此他们极有可能因这种期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或主动发起有效行为。所以学习者积极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其学习行为,同时能明显增强其学习效果。如今英语已经被纳入中考的必考范围,所以几乎所有初中生都非常注重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对初中教师来说亦是如此,他们都希望利用高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