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节日是民间生产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承载着各个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本文探究的主要对象是广西岑溪市的上灯节。上灯节是一个以庆生为主要目的民间传统节日,既具有与其它节日相似的普遍特征,又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岑溪市的人文情怀。上灯节在广西岑溪市至今盛行,逢年农历正月初十日至正月初十六日,举市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截至目前却没有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对上灯节的研究寥寥无几,连《岑溪市志》对上灯节的介绍也仅用了了几笔带过,以致很多人对这个节日的了解很少,甚至不了解。笔者认为,对上灯节进行探究是很有必要的,希望能为今后上灯节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的文字素材,同时也想借此让上灯节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引导人们去思考如何为上灯节开辟一条健康的传承道路。笔者采用文献研究和田野作业法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把握上灯节的展演形式和文化蕴含。本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背景及相关文献梳理;在岑溪市,每逢农历正月初十至十六日是举市欢庆的上灯节,整个节日规模盛大、程序丰富、效益明显,折射出岑溪市璀璨的民间文化特色。所有浓厚的民间文化内涵都是在漫长而悠久的历史过程中积淀形成的,而上灯节作为一个倍受当地人们青睐的节日,是地方民间文化的最真实的载体,仅仅依托代代口传身授的方式延续和发展着,却没有受到学者们的足够关注,文献记载严重缺乏。而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作品中也大多是单一地从某个角度去简要叙述,却没有展开全面系统的把握。第二章主要介绍岑溪市概况,包括岑溪市的地理环境概况、历史文化背景。由于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特定地方的特定民俗活动,即广西岑溪市的上灯节。在缺乏文字资料的情况下,笔者主要通过开展实地调查进行素材搜集和整理。为此,笔者认为对田野点做简要介绍是非常必要的,更有利于读者了解该节日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第三章是介绍广西岑溪市“上灯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缘由,鉴于上灯节与元宵节的各种相似与吻合之处,笔者专门利用其中一个小节的空间去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加深该节日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本文笔者选取个案对上灯节进行深描,包括上灯前的准备、上灯仪式、宴席、暖等、落灯,每个活动环节中特定的动作规范都有一定的讲究和象征意义。首先,节日前期预备工作不可忽视,主家要备好节日期间必须的材料和物品,其中,外婆家准备的礼物尤为重要,象征美好祝福的开端;第二,“上灯”仪式是整个节日活动的关键环节,上灯的时间、地点、参与人、供品的种类和摆放、悬灯的位置等等,都将岑溪当地的民间信仰、崇拜等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接下来的酒宴把整个节日的氛围推向高潮,邀请的客人、筵席上的菜谱等,更表现了岑溪人们对家庭和睦、社会团结及人丁兴旺的渴望;第四,“暖灯”是耗时最长的环节,在此,节日的热潮开始慢慢退却,人们只是保持着冷静的期待和祝福,考验着人们的虔诚之心,期间的每一个迹象都预示着新生命的未来和命运;第五, “落灯”是节日的最后一个活动环节,虽然祝福和期许的热情仍然没有减退,但一年一度的上灯节就此落下帷幕。第四章侧重分析上灯节的意义、社会功能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存在的问题。节日在时空因素的交错作用中得以产生和发展,节日成为考察民族精神和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变化的重要窗口。上灯节作为一个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至今仍然盛行不息,必定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可以从上灯节折射出来的以下几个象征符号来分析它的本身意义与社会功能。一是,个体生命:从“自然”向“社会”的转变;二是,家庭:善好生活的期盼;三是宗族组织:情感认同;四是社会:变迁中的延续和反思。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上灯节的传承也陷入一定的困境:一是,岑溪人生育观与国家话语的冲突;二是,传统观与现代性的摩擦。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如何为其开辟一条健康的传承道路,关于这点,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三条上灯节传承的道路:一是,感染周边民众,形成当地共有的庆祝活动;二是,丰富习俗活动,由政府部门加以保护;三是,言传身教,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