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众多学者积极反思此次危机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后,发现公司治理失效是根本原因之一。在有着漫长公司治理发展历程的美国,其上市公司至今仍需要面对许多的公司治理漏洞。相比之下,对于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其公司治理效果的发挥,正面临着更为严峻而复杂地公司治理环境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完善其公司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其公司治理效果,尤其是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果,成为了迫切而亟待深入研究的命题。众所周知,早在2002年,美国颁布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Sarbanes-Oxley Act) (以下简称“萨班斯法案”),目的在于通过提升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果,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以防止财务舞弊现象的再度发生。正如“萨班斯法案”将很大部分的重要权限转移给审计委员会履行所表明的那样,其对完善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的重视程度已经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因此,笔者以“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为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命题,旨在充分认识到“产权”和“控制”对审计委员会制度本源分析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果,以弥补“现今的研究文献对此似乎并没有给予充足的关注”1的不足。本文采用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回顾了审计委员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研究对推动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并在梳理了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发展历程和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特殊的公司治理背景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果;其次,系统阐述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理论,构建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理论框架,拓展研究了其分项治理理论,具体包括:财务报告质量治理理论、“内部人控制”问题治理理论以及外部审计意见治理理论三个部分。再次,笔者选取了财务报告质量治理和“内部人控制”问题治理两方面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上述两方面的治理效果的完善提供了经验证据。最后,结合本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政策性建议。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导论、正文以及研究结论和后续研究建议三个部分共六章。第一部分,即第1章,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创新之处、研究思路、方法及论文结构框架,国内外文献综述等。第二部分,正文部分,也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第2章——第5章,共4章。第2章,审计委员会制度与公司治理。首先,回顾了审计委员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研究对推动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并在梳理了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发展历程和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特殊的公司治理背景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即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果。第3章,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的理论分析。本章系统阐述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理论。首先,笔者明确界定了“效率”和“效果”的概念,指出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然后,构建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理论框架,拓展研究了其分项治理理论,具体包括:财务报告质量治理理论、“内部人控制”问题治理理论以及外部审计意见治理理论三个部分。第4章,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分项治理效果的实证分析。笔者在本章中,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财务报告质量方面和“内部人控制”问题方面的治理效果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其在这两方面的重要治理效果的揭示,从侧面解答了关于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近年来整体治理效果如何的问题。并揭示出影响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从而,为今后在完善审计委员会运作的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促进其治理效果的提高提供宝贵的经验数据。第5章,建立和健全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政策性建议。结合本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本章就如何建立和健全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包括法律机制上、职能机制上以及激励机制上的建议。旨在引起相关部门以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本身对其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高度重视,并早日付诸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第三部分,即第6章,研究主要结论、创新之处以及后续研究建议。本章总结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归纳了创新之处,并在本文研究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后续研究的相关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确立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系统研究的命题。本文在充分认识到“产权”和“控制”对审计委员会制度本源分析重要性的基础上,确立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系统研究的命题,充分分析了制约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发挥的制度环境,为审计委员会的实际治理效果提供了制度层面的注解,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2.初步构建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理论框架。1)本文从审计委员会与核心的治理相关方,即内部审计人员、经营管理层以及外部审计人员之间存在的领导被领导、监督被监督以及相互沟通协调的关系出发,以审计委员会在财务报告质量方面、“内部人控制”问题方面以及外部审计意见方面的治理职能为主要内容,并设想其可能产生的治理效果,初步构建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理论框架,为今后这一领域的拓展研究提供了研究路径和思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2)突出了审计委员会在“内部人控制”问题方面治理效果的研究视角。国内对审计委员会在“内部人控制”问题方面治理效果的研究尚属前沿,在以往对“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研究中,大多停留在董事会的治理层面,很少深入至审计委员会的治理层面而加以研究。然而,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下属最重要的委员会之一,已成为董事会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补充,其在众多领域所发挥出的治理效果,尤其在“内部人控制”问题方面的治理效果的发挥是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从审计委员会的治理层面出发,突出了其在“内部人控制”问题方面治理效果的研究视角,为审计委员会在这一领域治理效果的完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宝贵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