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滑坡稳定性定量评价体系中,基于合理的评价方法与准确的地质结构,岩土体参数的取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成败。通常情况下,工程中所涉及的岩土体大多具有空间变异性,而在当今的实际工程中,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时,常将同类岩土体视为均质体进行处理,致使此种评价方法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以云南省永胜县柳树塘滑坡为例,主要探讨了不同方法确定的土体参数对滑坡稳定性评价结果的影响。经现场直接剪切试验与大量的室内实验,获取了研究区内某些点的实际参数值,为后文的研究奠定了可靠的数据基础。针对试验结果,本项研究以两种方法分别对其进行处理:其一是通过《土工试验规程》中试验数据处理标准整理试验结果;其二是以已有的试验数据为基础,通过取样点控制各参数的平面坐标,然后在研究区内分别对同类参数进行插值,从而形成各类参数的等值线图,将各等值线图进行分区后,对每个分区内同类参数进行面积加权平均,从而获得该分区的物理力学参数;前者称为均一化参数,后者称为分区参数。结合现场丰富的勘查资料,建立了符合实际的地质结构,并对应不同方法所确定的参数,建立了相应的三维模型和二维模型。在三维与二维均一化模型中,同类岩土体赋予相同的物理力学参数(均一化参数);而三维与二维分区模型中,对分区后的各个土层分别赋予不同的物理力学参数(分区参数)。对于三维与二维模型,在天然与降雨工况下,利用有限差分法分别分析了均一化模型与分区模型的稳定性,并用强度折减法对各自的安全系数进行了求解,并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了二维模型的稳定系数。有限差分法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与降雨工况下,分区模型的最大剪应变增量、塑性区范围及位移均比均一化模型中的小,即均一化模型所得结果总体上偏于保守。降雨工况下,均一化三维模型中各监测点Y、Z方向位移量分别是实际检测点Y、Z方向位移量的2.2~12.4倍与4.1~8.4倍,而分区模型中各监测点Y、Z方向位移量分别是实际检测点Y、Z方向位移量的1.2~2.1倍与0.8~1.3倍,即分区三维模型分析结果更接近于实际。而二维模型监测点位移量与实际位移量关联性不强。通过强度折减法与极限平衡法计算的安全稳定系数可知,三维与二维模型中,同等条件下,以均一化模型安全稳定系数为基准,分区模型的安全稳定系数均比均一化模型的大+10%以上,即采用分区参数评价滑坡稳定性时,其分析结果的精度优于使用均一化参数的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