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其药效是多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检测一种或几种指标成分,不能完全衡量中药的质量,一种成分的药代动力学也不能反映中药的整体药效,不能以一种或几种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数据制定中药给药方案。为了寻求中药质量分析方法的新突破,补充中药化学分析方法的不足,以冬虫夏草为模型药,从生物活性评价的角度,建立化学分析-生物效价检测相关联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全面客观的反映中药的体外溶出度。同时选取复方鳖甲软肝片和残黄片进行中药日服用次数研究,将生物效价检测运用到中药日服用次数的研究中,同时,将效应动力学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相结合运用到中药日服用次数研究中,建立体现中医药整体观的中药用法研究模式。本文将冬虫夏草粉碎,制成粉碎粒径分别为100-150目、150-200目、200-300目,>300目的冬虫夏草粉样品,研究不同粉碎度的冬虫夏草腺苷的体外溶出度,同时结合体外肝纤维化细胞模型,大鼠灌胃给予不同粉碎粒径的冬虫夏草粉样品,以大鼠含药血清对HSC-T6细胞的抑制率为指标,研究不同粉碎度的冬虫夏草对肝纤维化细胞抑制作用的效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粉碎粒径为200~300目的冬虫夏草粉中腺苷具有较高的累积溶出率,药效学研究表明,冬虫夏草粉含药血清对HSC-T6细胞的增殖能够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200~300目冬虫夏草粉含药血清对HSC-T6抑制率的效应-时间曲线下面积较大。因此,体外溶出度与效应动力学结合的方法可用于冬虫夏草治疗肝纤维化合理的粉碎粒径研究,粉碎粒径以200~300目较优。复方鳖甲软肝片日服用次数研究中,大鼠每日不同次数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前及第一次给药后各时间点眼眶后静脉同时取两管血,分别用于测定大鼠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的影响以及芍药苷的代谢动力学。综合分析不同给药方式得出的时-量和时-效曲线,为复方鳖甲软肝片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复方鳖甲软肝片含药血清对HSC-T6印制的效应动力学与芍药苷血药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每日给药2次组芍药苷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及大鼠含药血清对HSC-T6抑制的效应-时间曲线下面积,均高于每日给药1次组和3次组。因此,复方鳖甲软肝片用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以每日服用2次为佳。残黄片日服用次数研究中,大鼠腹腔注射4%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橄榄油溶液(75mg/kg)造成黄疸模型,48h后,每日灌胃给予不同次数的残黄片。第一次给药后各时间点眼眶后静脉取血,同时进行大鼠胆管结扎手术,收集每小时的胆汁,用于测定胆汁流量、肝脏酶和胆红素等生物效应值以及盐酸小檗碱的胆汁药代动力学,得到各自时-效曲线和时-量曲线。盐酸小檗碱胆汁药代动力学与血液生化指标的效应动力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效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每日服用残黄片1次组10h内胆汁总量分别是每日给药2次组和每日给药3次组1.32倍、1.47倍,且每日给药1次组的生化指标TBIL、DBIL、ALT、ALP降低效果均优于每日给药2次组和3次组。给药后药物对血清生物学指标的效应动力学与小檗碱的胆汁代谢动力学呈现较好的一致性,每日服用残黄片1次利胆退黄的效应动力学曲线下面积及小檗碱的胆汁药代动力学曲线下面积均较每日给药2次和3次组大。因此,残黄片用于治疗大鼠黄疸以每日服药1次较为合理。验证实验研究表明,残黄片在降低肝脏酶和胆红素水平,及改善肝损伤病理变化上,均表明,每日给药1次组较每日给药2次组和每日给药3次组效果好。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基于生物效价检测的效应动力学研究不同粉碎度中药的药效差异,结合化学溶出结果,评价中药质量,这种研究方法使中药原粉入药药材的粉碎度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将药物效应动力学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相结合研究中药合理的日服用次数,对于阐释药物作用机制、评估临床用药合理性以及探究产生药效个体差异的来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为中药临床试验用药方案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为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