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意义能够使个体感悟到生活的价值和方向,并且作为一种目标指引个体寻找存在感和价值感。而生命意义感是指个体在追寻生命意义过程中所体验的认同感和价值感。生命意义感能够正向预测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未来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现状和影响机制,旨在为制定提高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有效措施提供可参考性依据。本研究参照前人研究,考察了大学生社会支持和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并对自我同情在两者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和分析。选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自我同情量表和生命目的量表为研究工具,以55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被试,对所得数据分析结果如下:第一,我国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总体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具体特点如下:(1)在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在学科方面,理工和文史类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年级方面,大三、大四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总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大四学生对生命的热忱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大三学生的生活目标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大四学生的生活目标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大二学生的未来期许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大一学生,而大三、大四学生的未来期许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二学生。总的来说大四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水平最高,其次是大三、大一、大二学生。(4)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方面,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其维度对生命的热忱和生活目标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担任学生的干部的大学生。(5)在生源地方面,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6)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独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第二,社会支持与自我同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自我同情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对自我同情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生命意义感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自我同情对生命意义感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第三,自我同情在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意味着社会支持可以直接影响生命意义感,也可以通过自我同情间接影响生命意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