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的发展过程是人口不断向城市转进,伴随着经济要素的转移,以及社会结构优化的动态过程。根据城镇化专家诺瑟姆的城镇化发展曲线,山西省的城镇化进程已经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在不断推进的同时,也使得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作为城市建设的物质载体,房地产业也随之快速发展。然而,房地产市场由于缺乏适当管控,出现了供需结构失衡,房价高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中央提出推行新型城镇化理念,强调推进城镇化的同时要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不能盲目追求城镇人口的增加,而应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山西省地势复杂,其城镇化的发展受到客观地理因素的制约,使得人口流动向一核一圈三群的城市群集聚。尽管城镇人口的比重逐年增加,但总体城镇化水平以及房地产规模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通过国内外学者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的相关研究,以山西省为基础,首先建立评价山西省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分模型,其次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山西省房地产市场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针对山西省的具体情况,这两者之间呈现单向因果关系,即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带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最后,则通过建立通径分析,对房地产市场中影响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排序。为房地产市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发挥推动作用提供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对当前山西省发展现状的梳理,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库存过剩,去库存压力比较大。其次从人口、经济、生活、社会四个角度入手,综合评价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经过主成分分析,指出影响新型城镇化的三大主成分是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和劳动力,从而对2001年至今的山西省综合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最后经过通径分析,指出房地产投资总额是推动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因素,同时,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房屋销售额均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前者的推动力度更大。此外,新增固定资产的增加则对城镇化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最后,本文基于以上实证分析,提出促进山西省房地产市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房地产业应转变目标市场,从省会太原转向机会更多的其他地市,以新型城镇化所带来的城市新增人口为需求主体,提供中小户型满足城市刚需人群。同时应响应政府号召,投身建设保障性住房,最后,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做好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