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调查研究红水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基础上,以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为主要技术手段,研究了红水河流域(特别是淹没线以下)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提取技术,对不同时期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QUICKBIRD)的分析解译,研究了该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现状的基本特征,同时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数字化处理技术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讨,并对建立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简要的阐述。项目研究工作对于红水河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 1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QUICKBIRD)进行快速、动态调查与监测红水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并将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到四级分类,达到重点地类(耕地、园地、经济林)图上最小面积9个像元,面积精度9~27个像元、1.5亩的精度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 利用波段的合成、几何精较正、图像融合、图像增强、图像裁剪与镶嵌以及正射影像图的制作等数字化处理技术,结合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利用多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人—机交互式屏幕解译,是一种高效可行的土地利用方法,并为今后的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环境生态效应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 由于红水河流域涉及了2省(区)10县,其数据庞大而复杂,给数据的提取、管理利用带来了不便,因此建立基于面向对象的关系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充分利用COM技术和GIS进行图形和属性数据库的综合管理,为土地利用信息管理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可靠、方便的管理模式,实现土地利用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4 研究中选取了红水河流域内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村进行了简单的景观格局分析,其结果表明:该村土地利用方式比较复杂,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2.97%,土地垦殖率较高,但旱地占相当比重,其生产力较低。根据其优势度、多样性和破碎度可以看出,整个村景观多样性程度较高、且较为完整,无明显破碎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