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抗病棉VdG1环境安全性评价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dz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黄萎病是目前造成棉花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因防治较为困难,故有棉花“癌症”之称;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采用RNA干扰的方法培育出了转Vd GARP1-RNAi基因抗病棉花Vd G1,其靶标为造成棉花黄萎病大肆流行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转基因作物在推广种植前需要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从而分析其是否适合种植。抗病棉花Vd G1为研发的新品种,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因此经查阅大量文献,本研究确定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该品种进行环境安全性评价,且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室内接种和田间调查对转基因抗黄萎病棉花Vd G1进行了靶标病害和三种非靶标病害的抗病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室内接种黄萎病病原菌,转基因抗黄萎病棉花Vd G1及母本感病品种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7.6和55.21,田间调查病情指数分别为17.97和46.17。室内接种棉花枯萎病菌、立枯病菌及棉铃疫病菌后,转基因Vd G1的病情指数分别为45.83、63.50及55;母本病情指数分别为38.79、57.29及50.83。故转基因抗黄萎病棉花Vd G1对黄萎病的抗病性显著高于母本,而对非靶标病害的抗病性两者无差异。2、在转基因抗黄萎病棉花Vd G1的整个生育期,对棉田地上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均在7月2日达到峰值;Vd G1的峰值分别为1.90、0.96及0.80,母本的峰值分别为1.87、0.83及0.81。t检验表明:转基因抗黄萎病棉花Vd G1及其母本之间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无显著差异。转基因抗病棉花Vd G1与母本相比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无显著影响。3、在转基因抗黄萎病棉花Vd G1的整个生育期,对棉田根围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两种棉花棉田根围土中细菌数量在花铃期最高,Vd G1及母本棉田根围土中细菌数量分别为1.8×10~6及0.8×10~6;根围土中真菌数量在蕾期最高,Vd G1及母本棉田根围土中真菌数量分别为4.3×10~3和3×10~3;根围土中放线菌数量在收获期最高,Vd G1及母本棉田根围土中放线菌数量分别为8.2×10~4和8.7×10~4。结果表明转基因抗病棉花Vd G1未对棉田土壤微生物数量造成显著影响。4、田间采集转基因抗黄萎病棉花Vd G1花粉并对花粉形态、数量及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25℃、30℃、35℃条件下,不同刺激时长对转基因Vd G1棉花及母本感病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棉花的花粉形态指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Vd G1及母本的形态指数均在0.96—0.91之间。试验结果证明外源基因的引入未对棉花花粉的形状造成影响。5、对转基因抗黄萎病棉花Vd G1生存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d G1及母本感病品种的出苗率分别为88.6%和89.2%;平均繁育系数分别为54粒/株和47粒/株;种子萌发率分别为78.3%和70%;产量分别为129.84g和125.62g;两种棉田的杂草覆盖度均随棉花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故转基因棉花Vd G1与母本相比无明显生长优势,无生殖生长竞争优势,无显著繁育系数优劣势。综上所述转基因抗病棉花Vd G1对棉花黄萎病有显著抗性并且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适合于推广种植。另外本研究对于转基因抗病棉花Vd G1的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相对健全的技术框架。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需要对城镇土地利用、区域发展综合水平有着客观全面的把握。城镇建成区是城镇研究重要的基础信息,也是实施区域规划、落实城镇功能空间布局的前提。近年来,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和遥感图像分辨率的提高,更为准确、有效的提取城镇建成区信息成为可能。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成像清晰,是对地观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城镇建成区环境
暂态失稳事故是破坏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造成电网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障后调度控制中心若不能及时评估系统稳定性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控制,系统故障将进一步扩大,造成连锁故障或者大停电事故。快速精准的暂态稳定量化分析是故障后有效控制的基础,切机、切负荷是保证故障后系统维持暂态稳定运行最常用的控制手段,因此,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裕度在线评估与紧急控制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的重要渠道之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不仅使生产方式呈现碎片化特征,也令国家间的贸易关联程度大大提高,不仅使国际贸易的统计方式发生变化,也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产生了新的影响,不仅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贸易关联程度,也让经济波动在国际间传递的范围扩大,增强经济周期协同性。本文以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国际经济周期相关理论为基础。首先,梳理了经济周期协同性传导的重要渠道及其传导机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学前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办好学前教育”,把实现“幼有所育”作为“七有”民生问题之首。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提出全力推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强调要拓宽途径扩大资源供给,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支持引导幼儿园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文
我国虽为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整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许多产品的技术水平与附加值偏低、竞争力也较弱。尤其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前有发达国家“堵截”,后有新兴工业化国家“追兵”的局面,存在严峻的生存与发展挑战。因此,如何借助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突破“前后夹击”的困局,实现我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已迫在眉睫。而要实现转型升
换热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制药等多种领域生产过程中,其用途之一是余热的回收和利用,提高换热设备的换热性能可以改善我国余热利用率较发达国家偏低的现状,同时也是实现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套管换热设备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大,换热面积增减方便,因此本文通过添加石墨烯纳米颗粒以及改变内管内侧流体换热形式强化了套管换热设备的传热性能,并对强化传热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与实验研究,同时对管内外均有相变的
自20世纪以来,项目反应理论(IRT)受到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关注。在教育、心理及医学的实际测量中,多维结构的测试普遍存在,这无疑促进了多维项目反应理论(multidimensional item response theory,MIRT)的发展。在项目反应理论框架下,基于测试得分,获得被试准确而可靠的推断的前提是具有合适的参数估计方法。当项目参数已知时,可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方法
PPP模式,作为一种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方式,是国际范围内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改革中的一种制度创新。旨在为政府与社会资本提供长期的合作关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近年来,PPP在中国发展飞速并得到了决策层的力推。然而PPP运用节奏加快的同时,制度供给的匮乏和规则架构的不合理却为其应用前景蒙上一层“阴霾”。PPP模式的核心为PPP协议,研究PPP协议无疑对促进PPP模式在我国的运用及发展具有极大裨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该行业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建设流程和设计方案进行细致的管理。当前,相关项目在项目决策、项目实施和项目运营等方面的管理较为传统,轨
本实践报告以作者完成的一场近视矫正讲座的交替传译为素材。在巴黎释义派理论指导下,作者完成了这次口译任务,并针对口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解决策略。巴黎释义理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