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贝姆(S.Bem)在上世纪提出了双性化人格理论。大量的社会实践证明,双性化人格能更好地在社会中适应各种社交能力和获取社会的肯定,同时,对自己有更积极肯定的自我评价。于是如何培养双性化人格就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内容,体育运动能够培养良好的个性,而足球又是世界第一大体育运动项目。为此,探讨足球运动是否能够有效改善双性化人格就成为本研究的思路。本研究以69名青少年大学生和98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专业队)为研究对象,运用了BSRI和卡特尔16PF两个心理学量表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69名大学生进行了一年的足球教学实验研究,探讨足球运动训练对青少年双性化人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足球运动员与大学生之间在双性化人数百分比上差异显著(P=0.004<0.05),足球运动员中双性化人数明显多于大学生。2.大学生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双性化差异显著(P=.041<0.05),男性双性化人格的人数明显多于女性双性化人格的人数;而足球运动员男性和女性之间双性化人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通过半年的足球训练,卡方检验P=.303>0.05,男女生双性化人格变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双性化人数有接近趋势。通过一年的足球训练后,卡方检验P=.900>0.05,男女生双性化人格变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一年训练后双性化人格结构比例与实验前比较,卡方检验P=.039<0.05,得知经过一年的足球训练双性化人格人数有显著性变化。4.对大学生进行足球训练可知,足球训练对女性双性化人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男性双性化人格没有显著性提高,但双性化人数略有上升。5.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可知,足球运动对青少年双性化人格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对于女青少年,从本研究得知足球运动是培养女青少年双性化人格的一个很好的方法。6.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可知,进行足球运动训练干预后,青少年个性特征发生变化,个性特征要优于实验前。结论:1.参与足球运动能够对参与者的人格结构产生影响,但人格结构的改变需要长时间参与足球运动,参与活动的时间过短或次数少都不容易引起人格结构的改变;2.长期从事足球运动易使青少年人格朝着双性化人格发生变化,使个性更加趋于完善;3.参与足球运动对于女青少年双性化人格的培养效果更为明显。建议:为改善人的双性化人格,女生应该经常从事参与些能够促进男性化特质的体育运动项目;男性应该经常参与一些能够促进女性化特质的体育运动项目,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对双性化人格影响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