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在于研究雷奈酸锶的局部应用对成骨分化及血管新生的可能作用及机制,全面探索该药物的作用靶点,并对其潜在的致血栓风险进行初步评估,为临床更好的药物应用和规避副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MTT法检测Sr R对OVX-BMSCs增殖的影响,ALP定性定量测定、茜素红染色、q PCR等检测来评价该药的成骨作用,CD31、v WF免疫荧光染色、ac LDL吞噬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成管实验、q PCR和WB等检测手段来评价Sr R对干OVX-BMSCs和HUVECs的成血管作用,并对PI3K-Akt-m TOR通路进行研究。随后RNA-Seq分析中对测序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进行KEGG富集分析和GO功能注释,并通过转染ROCK1干扰慢病毒研究该基因在药物促进成骨时所发挥作用。最后在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股骨制备圆柱形骨缺损,填入载药或不载药的纳米HAp颗粒,在4-8周的观察期后,通过micro CT扫描、VG染色、三色荧光染色、HE染色、TRAP染色、CD31免疫组化染色等手段,对雷奈酸锶局部应用后骨再生和血管再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0.125-0.5m M的雷奈酸锶具有促进OVX-BMSCs增殖的作用,其促成骨和成血管的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以0.25-1.0m M浓度的成骨作用最明显。免疫荧光染色、transwell,成管以及PCR实验结果也表明该浓度范围的雷奈酸锶有明显的成血管作用。ET-1、PAI-1和t-PA三项血栓相关蛋白的m RNA水平随雷奈酸锶浓度增高而增高,低浓度无显著差异。此外,雷奈酸锶可以激活PI3K-Akt-m TOR通路。而这次测序质量合格的RNA-Seq结果显示,雷奈酸锶处理后差异表达的基因有645个。KEGG分析和GO功能注释显示细胞代谢,细胞粘附、迁移、细胞骨架重建,以及细胞分化相关通路和基因出现显著富集。ROCK1基因在雷奈酸锶药物作用中发挥了促成骨和抑制干细胞凋亡的作用。动物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使用载雷奈酸锶HAp颗粒的大鼠较不载药组有更高的骨密度、BV/TV、骨小梁厚度和数量;新骨沉积速度快;新生血管分数高;VG染色和HE染色表现出更多的新生骨面积,TRAP染色结果则表明载雷奈酸锶组早期破骨细胞代谢活跃,到8周时活度减低,CD31染色展示了雷奈酸锶组更多更密集的新生血管。结论:1.低浓度(0.25-0.5m M)雷奈酸锶具有促成骨和成血管作用,并对血栓相关基因表达没有影响。2.雷奈酸锶处理对细胞代谢,细胞粘附、迁移和细胞分化有积极显著的影响,而ROCK1基因是该药物作用后促进成骨分化和抑制细胞凋亡的靶点之一。3.雷奈酸锶体内局部应用能获得良好的成骨和成血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