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往认为,脑白质疏松为颅内小血管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但越来越多研究显示,脑白质疏松与大动脉粥样硬化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存在相互联系。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及因果关系目前尚存争议。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通过分析脑白质疏松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中的分布特点,研究其病变程度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负荷、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部位间的相关性;并通过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脑白质疏松的分布情况及严重程度,探索大动脉狭窄患者前向血流及侧枝循环对脑白质疏松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选自2011/1至2016/6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按照有无脑白质疏松、病变部位及病变程度分组,分别比较不同程度的侧脑室旁白质疏松、深部白质疏松患者间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负荷、梗死类型、大血管狭窄部位及是否双侧病变等的差异;第二部分:选取自2015/9至2016/10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经脑血管造影术明确诊断为单侧/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依据改良Scheltens评分评价不同部位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分别以mTICI分级及ASITN/SIR分级评价患者的前向血流及侧枝循环情况,分析不同部位脑白质疏松程度与前向血流及侧枝循环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PVH组中,性别、高血压病史、既往卒中史、血清白蛋白及胱抑素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01),在DWMH组中,年龄、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饮酒史、血清白蛋白、甘油三脂及胱抑素C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及既往卒中史是PV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P<0.001),仅年龄是DWM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高血压分级(P=0.038)、起病年龄(P<0.001)与PVH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起病年龄45-65岁组患者中,高血压病程越长,白质病变越重(P=0.004);无论是颅内大动脉狭窄的部位、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类型,还是单侧或双侧病变,均不是PVH及DWMH的影响因素(P>0.05)。第二部分:45支病变血管中,合并高血压病史者PVH程度较无高血压病史者更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者在WML及DWMH上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及闭塞患者WML、PVH及DWMH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 33例单侧MCA狭窄患者中,狭窄侧WML程度较对侧更重,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45支病变血管中,在各个脑区,前向血流越差,WML病变程度反而越轻,但仅DWMH及深部额叶两个区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5支病变血管中,不同侧枝循环间各脑区WML程度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第一部分:(1) WML与大血管狭窄部位、是否同时累及双侧血管以及梗死类型无明显相关;(2) WML的影响因素仍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病史、既往卒中史,而DWMH的独立危险因素仅为年龄。(3)高血压对于PVH的影响与其严重程度及病变时长有关,高血压分级越高,WVH越重。在中年起病的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病程越长,PVH损伤越重。第二部分:(1)前向血流程度不是WML的危险因素,而可能是其保护因素;(2)侧枝循环程度对WML分布及程度并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