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新《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以来,全国许多地方都相继进行了新课程改革。纵观全局,和教材改革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教学评估改革显得沉寂几许。即使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而且效果甚微。大规模的各种各样的考试,尤其是初中升高中和高中升大学的入学考试,仍然是重视其选拔确定功能而忽视了其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的功能;过分强调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的考查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查,如: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等等。而这些亦正是在科目结束或学期末进行的以最终考试成绩论成败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所在。与之相反的是,和教学同时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结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模式,取而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过程表现为参考尺度的评价模式。形成性评价体现了评价的人文性、公正性、多元性、开放性和发展性。将传统的评价方式和新型的评价方式相结合正好符合新课标所提出的评价应“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英语课程标准》,2001:37)的理念和精神。本研究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成就目标定向理论以及社会建构主义理论,重点探求形成性评价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四个实证研究探寻了形成性评价中不同的方法对自主学习或多或少的促进作用及对学习自主性的培养。首先,本研究对两个八年级教学班(其中<7>班为实验组,<8>班为对照组)开展了内容相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约82%的学生希望得到自主学习的空间,并以此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约65%的学生倾向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之后,通过取得家长的支持,一学期里,本研究在<7>班开展了英语学习合约、英语课堂口头演示及课件制作活动。活动结果表明,17.2%的学生认为学习合约对管理自己的学习很有用,73.9%的学生认为相当有用。45.8%的学生表示,通过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英语口头演示,他们既了解了自己的水平,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尽管8%的学生没有认真准备,但100%的学生认为这个活动是有意义的。至于以小组为单位的课件制作,更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们合作收集身边的英语,并将其制作成课件,这是一个丰富教材、拓宽课程渠道的过程,它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又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在期末,本研究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8>班相比,<7>班有更多的学生乐于交流学习问题并经常反思、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说明,本研究所采用的形成性评价形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总而言之,在目前考试升学制度尚未改革的情况下,形成性评价对日常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形成性评价虽不如终结性评价那样直观、简便,但如果它发挥了作用,可以促进终结性评价成绩的提高。更具价值的是,它对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这样,教学评估才能真正保证并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才能真正体现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