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反观现实,我国高校的辅导员专业化的“服务”职能弱化,行政化的“管理”职能偏重,导致了辅导员对学生的“权力化”影响较大。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否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理念,这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品德、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乃至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具有深刻而深远的影响。从当下高校的现实来看,大多数辅导员能严于律己,不辱使命,在班级管理和涉及学生切身利益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上,能做到客观公正,按规范的流程进行,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尽可能避免“暗箱操作”,在班级和年级中树立了正气,在学生中也形成了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但也确实有少数的辅导员受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有的辅导员对贫富、城乡、干部还是百姓家庭的学生区别对待,被学生称为“三大差别”,给学生的心理、态度、为人处事方式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其人数虽然不多,但对高校辅导员的形象和声誉损毁严重。关注和正视现实,直面问题与挑战,对当下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公正问题作客观、深入、全面的实证性调查研究,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对切实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以公正的相关理论为分析工具和研究视角,综合社会学、政治学、哲学和伦理学等相关知识,借鉴各种文献研究方法,审视当前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和管理中“权力”公正行使状况,探讨确保辅导员权力在“阳光下”运作的保障与监督机制,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具体而言,以公正理论为切入点,探究辅导员公正的具体定义范畴,具体细化为辅导员事务性公正和实质性公正;以现实情况为出发点,总结归纳了辅导员不公正的种种表现,并探寻辅导员不公正的原因为自身素质的影响、监督机制的缺失、社会风气的熏染和我国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进程相对缓慢这四个方面;针对各种原因,探寻不同的针对性解决措施,即完善推进专业化建设、努力提升辅导员素质、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充分运用网络教育平台和整治优化社会环境五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