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小细胞肺癌病灶的大小,胸腔内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决定TNM分期的主要因素,而病灶的大小、部位与胸腔内淋巴结转移是否存在确定的相关性目前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对240例施行全完性手术切除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病灶大小、部位与胸腔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吉林省肿瘤医院进行手术的37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符合本研究标准的240例。根据术后病理资料,以IUCC/AJCC 2009(第7版)关于肺癌病灶大小的标准,以肿瘤最大径分为5类:①肿瘤最大径≤2cm;②2cm<肿瘤最大径≤3cm;③3cm<肿瘤最大径≤5cm;④5cm<肿瘤最大径≤7cm;⑤肿瘤最大径>7cm;将病灶部位分为5类:①左肺上叶;②左肺下叶;③右肺上叶;④右肺中叶;⑤右肺下叶;以IUCC/AJCC 1997(第5版,同2009年第7版)关于肺癌转移淋巴结(N)的分期为标准,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病灶的大小及原发部位与胸腔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本研究共2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其中男性160(占66.7%),女性80(占33.3%),最小33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标准差)为57.7±9.5岁,中位年龄58岁;肺癌病灶最大9.2cm,最小0.7cm,平均大小(±标准差)为4.01±1.65cm;其中左肺癌92例(38.3%),右肺癌148例(61.7%),上叶癌114例(47.5%),中叶癌29例(12.1%),下叶癌97例(40.4%)。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采用Pearson ?2检验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年龄、部位对胸腔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肿瘤的不同原发部位与发生N2转移的具体位置(组别)间显示出一定规律。而病灶大小、组织学分型对胸腔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胸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与病灶的大小有相关性,当原发病灶最大径>3cm时发生胸腔淋巴结转移(N1+N2)的几率高于病灶最大径≤3cm,但本研究并未证明随着病灶的逐渐增大,发生胸腔内淋巴结转移的几率也随之增加;而位于不同肺叶的肿瘤易发生N2转移的部位也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