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S3蛋白是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TMUV)非结构蛋白中的重要成员,其包含三个结构域S7、DEXDc和HELICc,每个结构域各自分别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核苷酸三磷酸酶和RNA解旋酶活性,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参与病毒生命周期调控和宿主内抗病毒免疫反应。基于酵母双杂交系统,在本研究中,先将构建好的阳性重组质粒pGBKT7-NS3转化到酵母Y2H菌株中,证明它没有自激活能力和毒性,表明诱饵酵母菌已经准备完成,可以进行后续的筛选工作。将复苏后的鸭胚成纤维细胞cDNA文库的猎物酵母菌株与诱饵酵母菌株进行杂交混合培养,得到诱饵与猎物质粒共同存在的杂合二倍体酵母细胞。杂交后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进行不同强度层次的筛选,先在低筛选强度的SD/-Trp/-Leu培养皿上进行筛选,以获得较多无表型且生长状态良好的酵母菌落,一对一进行转板,用较高筛选强度的DDO/X/A培养皿筛选出蓝色阳性克隆,再一对一转板到QDO/X/A上进行高筛选力培养,挑取阳性克隆接种到QDO/X/A重复筛选,以此得到更多、更为准确且重复性更高的阳性结果。与NCBI数据库比对,提示筛选出了七种与NS3存在潜在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MGST1,ERCC4,WIF1,WDR75,ACBD3,PRDX1和RPS7。过氧化物还原酶(PRDX1),在细胞内广泛分布并高表达,对活性氧族(ROS)高度亲和,能够调控细胞内由活性氧介导的氧化应激水平,也可协同参与许多转录因子和信号因子的还原过程,因此选择最感兴趣的PRDX1进行后续的验证。使用酵母双杂交回返试验进行体内验证,分别将NS3全长和NS3自身结构域S7、DEXDc、HELICc分组与鸭源以及人源PRDX1进行回返验证试验,回返结果证明HELICc和NS3都为阳性,且人源和鸭源PRDX1在互作结果上也均显示阳性,尽管两者氨基酸同源性上存在差异,但发挥互作的位点相似,表明可以将后续研究转到HEK293细胞中进行。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位PRDX1和HELICc蛋白,显示在胞浆内存在部分区域的共定位,进一步说明具有互作结合的可能性。借助GST pull-down技术采取进一步的体外互作验证,最终结果表明PRDX1确实与NS3的HELICc结构域发生互作。TMUV NS3的HELICc结构域涉及病毒复制中的RNA解螺旋过程,在此阶段,它需要线粒体加速合成ATP以提供大量能量,同时,其产生的大量代谢副产物游离分布在细胞胞浆内,特别是ROS,过量的ROS导致细胞内稳态失衡,从而激活ASK1来介导P38/MAPK途径诱发细胞凋亡。可以推测,HELICc结构域是否能够通过结合配偶体PRDX1来降低ROS水平,从而缓解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使病毒可以逃避宿主免疫反应。实验结果表明,HELICc蛋白在HEK293细胞内的过表达能够上调PRDX1转录水平,并下调相关通路中P38的转录水平;过表达PRDX1使P38磷酸化降低,抑制P38/MAPK通路,最终减缓细胞凋亡的发生,逃避体内抗病毒免疫反应。本研究为坦布苏病毒感染后机体相关免疫逃逸机制的探索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