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领导集体共同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但以“中国梦”这样简洁明了、朗朗上口又极具传播力的语言表达伟大复兴的梦想,尚属首次。研究《人民日报》“中国梦”报道,源于其是提升政治传播能力的时代诉求、加强党的领导的现实需求以及深化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展开该研究,不仅能够在理论层面凸显出议程设置在“中国梦”报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从“中国梦”报道实践中可以认清“中国梦”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领导集体共同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但以“中国梦”这样简洁明了、朗朗上口又极具传播力的语言表达伟大复兴的梦想,尚属首次。研究《人民日报》“中国梦”报道,源于其是提升政治传播能力的时代诉求、加强党的领导的现实需求以及深化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展开该研究,不仅能够在理论层面凸显出议程设置在“中国梦”报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从“中国梦”报道实践中可以认清“中国梦”报道议程设置尚存的问题。学界对“中国梦”的研究多数集中于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新闻传播领域以专业理论为研究视角对“中国梦”报道进行解读和分析文章并不多。本文以《人民日报》9675篇“中国梦”报道为研究对象,以议程设置为理论框架,采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人民日报》“中国梦”报道议程设置的整体图景,并试图探寻议程设置的策略、偏颇及原因,最终提出议程设置的优化路径。依据研究逻辑和思路,本文从以下三个部分展开论述:首先是《人民日报》“中国梦”报道议程设置的概述。从报道的整体数量来看,自“中国梦”提出之后,《人民日报》便对其保持高度的关切,每年报道数量维持在千篇上下,不同年份随着政策议程的不同而上下浮动;从报道形式来看,“中国梦”相关报道大多分布于重要版面,稿件来源广泛且间接建构议题多于直接建构议题;从报道内容上来看,“中国梦”相关报道体裁丰富、主题鲜明且题材分布领域广泛;从报道要素的年度变化来看,得出了“中国梦”是非常重要议题的结论,具体呈现在版面、题材、来源等相关数据中。其次是《人民日报》“中国梦”报道议程设置的策略。数据是直观的理性的,但将数据置于理论框架中考察,置于相应的政策背景下考量,同时与《人民日报》“中国梦”报道话语相结合,则可以探究《人民日报》在“中国梦”报道议程设置中优于其他媒介的策略和特点。《人民日报》作为我国主流媒体的领军媒体和主流声音的传播阵地,在“中国梦”报道的议程设置上凸显出自身特征,彰显了较高的议程设置策略与技巧,呈现出政策议程主导下的媒介议程体系、多元并举的议程结构共同发力、共鸣效应实现多议程融合的特征。最后是《人民日报》“中国梦”报道议程偏颇及偏颇的原因。正如硬币具有两面性,数据所呈现的结果亦有其两面性,我们强调《人民日报》所呈现出的议程设置的优越性并不代表可以忽略其客观存在的偏颇之处,《人民日报》“中国梦”报道议程设置还存在着议程结构不尽合理、议程规划相对单一、公众议程关注不够和议程之间互动分散等问题。解决问题需寻根问源,挖掘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经过大量的考察分析,本文认为《人民日报》“中国梦”报道议程偏颇情况的存在既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相关联,又离不开自身在议程设置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障碍。具体说来,可以从社会转型发展、技术全面升级、受众需求多元变化的外部因素,和以政治宣传为核心的惯性思维、体制性约束、媒体融合尚存较大提升空间的内部因素,分析议程偏颇的原因所在。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中国梦”报道议程设置概况的全景呈现,深入分析了议程设置的策略、偏颇及偏颇的原因。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内形势深度变革的重要关口,最大程度的凝聚社会共识、塑造共同信仰,成为“中国梦”这一传播符号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也是研究《人民日报》“中国梦”报道议程设置的目的所在。因此,本文认为:《人民日报》“中国梦”报道议程设置可以从转变思维逻辑、注重精细加工、促进报网融合、发挥联动效应四个方面付诸努力,完成从外显议程到内隐认知、优化议程规划、增强议程引导力、多级议程设置的转变,才能进一步提升《人民日报》“中国梦”报道议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提升“中国梦”传播效果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农业学科是一门由来已久而又走向时新的学科,既富有传统,又朝气蓬勃,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基础性与应用性兼具。本研究以农业学科为例探索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旨在以点带面,通过剖析一个具体学科“窥一斑而略知全豹”,以期对我国“双一流”建设有所裨益。随着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业产业效益低下,已成为制约国家现代化的一块“短板”。作为为农业提供人才
尽管自新中国成立就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但协商民主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前沿研究和热点主题只是近年来的事情。这种研究热潮主要来源于20世纪末期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协商民主新范式,中国学者通过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译介而开启了国内学术界对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及其对中国协商民主实践的观照,并取得了大量的优秀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力图将中国协商民主实践的研究视角由宏观的国家制度结构转移到微观的基层
随着人口老龄、高龄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失能老人数量呈急剧上升的趋势,从2010年的3300万增长到2016年4063万,预计到2030年和2050年将进一步增长到6168万人和9750万人。规模庞大的失能老人以及失能风险的不可逆性,既考验着传统家庭照料模式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也对中国老年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社会福利生产主体变化的时
对20世纪中国电影来说,198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电影发展转折期。“第四代”电影贯通这一历史转折期,获得“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所谓“承上”,意指其接续了民国电影的传统和50-70年代形成的苏联马克思主义话语范式,并开始了对这一范式的改造和更新;所谓“启下”,意指其开启了电影的“审美现代性”话语范式,提倡“电影语言的现代化”和“电影本体的回归”,对“第五代”现代电影观念的构建产生了深刻影响。“第四代
本文是对社会转型背景下媒体与公共议题之间的关系考察。文章以奥数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方法实证研究该议题媒介呈现的模式,揭示出在国家-社会的关系变迁中,公共议题的范围及媒介呈现模式均发生了变化以及分析背后的动因。公共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其内涵是公益、平等和共享。但是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和社会介入到教育领域,加之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教育公共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且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中国企业发展面临困难,在此背景下,从2018年起国家实施了两轮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举措就是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从2016年起,国家逐步将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费率从20%降低到16%,那么当前养老保险缴费率的下调是可持续的吗?在当前政策下,养老保险缴费率还有多大的下调空间?如果实施政策干预,养老保险缴费率能否实现可持续下调?针对以上问题,
抗诉是刑事审判监督的核心手段。近年来,检察机关不断改进和加强刑事抗诉工作,成效明显。但实践中也存在监督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沟通配合不到位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有效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对强化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刑事抗诉工作,本刊特组织专家学者对刑事抗诉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展开探讨,敬请关注。
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国家的重要社会现象,而与之不相称的是,我国近十年的新闻舆论监督学术研究呈降温趋势。“新闻舆论监督研究”并不是热门的学术研究选题,相关的博士论文更是屈指可数。系统论原本属于横向学科,既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也常应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但在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实属罕见。现有的关于新闻舆论监督的学术研究更多地聚焦于其工具性价值或具体的方法论问题,以系统论为理论研究新闻舆论监督的理论成果至今尚
并购战略是公司重要的投资活动,并购绩效的高低体现了不同公司决策者的能力。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公司决策者的决策能力是其人力资本存量的外在表现。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来源,教育投入的数量和质量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产生重要影响。教育能分别通过认知与风险偏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决策者选择,并最终导致不同的并购绩效。本研究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梳理,厘清了对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特别是企业家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