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复杂环境,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具有一系列不同于正常组织的理化性质,如弱酸性、乏氧及氧化还原失衡等。肿瘤微环境异常的理化性质不仅被认为是肿瘤生长导致的副作用,而且被认为是影响肿瘤进展的关键因素。调节肿瘤微环境的理化参数有望影响肿瘤的进展和改善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最终实现肿瘤生长的抑制。由于具有尺寸小、易于设计、多功能集成等优点,纳米探针在肿瘤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复杂环境,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具有一系列不同于正常组织的理化性质,如弱酸性、乏氧及氧化还原失衡等。肿瘤微环境异常的理化性质不仅被认为是肿瘤生长导致的副作用,而且被认为是影响肿瘤进展的关键因素。调节肿瘤微环境的理化参数有望影响肿瘤的进展和改善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最终实现肿瘤生长的抑制。由于具有尺寸小、易于设计、多功能集成等优点,纳米探针在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调节肿瘤微环境的p H值、改善肿瘤微环境的乏氧、调节微环境中的活性氧含量等。然而,这些纳米探针在肿瘤微环境响应及调控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纳米探针通常含有生物体内并不存在的无机元素,这些无机元素的生物安全性尚待研究,实际应用的潜在风险较大;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促进肿瘤转移,纳米探针在调节肿瘤微环境的生理参数后需要同时调控肿瘤微环境中分子及细胞。因此,设计生物兼容性的多功能纳米探针在调控肿瘤微环境中是非常有必要的。磷基功能材料是基于磷元素构造的纳米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高和免疫排斥低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够有效地减少磷基功能材料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同时为磷基功能材料在体内进行分子和细胞的调节提供了可能性。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磷基功能材料是黑磷纳米材料及磷酸钙纳米材料。黑磷纳米材料p H响应、较宽的光吸收范围及较高的比表面积等特性使其在构建多功能集成的磷基纳米探针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磷酸钙纳米材料具有p H响应性、生物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酸性微环境中能够降解为无毒的磷酸盐。该磷酸盐不仅能够调控肿瘤微环境中的酶活性,而且能够通过酶活性改变肿瘤细胞的代谢。随着纳米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磷基功能材料正被用于设计具有多种特殊功能和性质的纳米探针,在复杂肿瘤微环境的分析调控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本工作中,我们聚焦于在复杂肿瘤微环境中纳米探针的多功能性及生物相容性等问题,以磷基纳米材料为基本单元,设计和制备了多种可调节肿瘤微环境的磷基纳米探针,并进一步探究了磷基纳米探针对肿瘤微环境中氧化还原物质、肿瘤代谢产物及对肿瘤组织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的破坏会产生高含量的活性氧,最终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在光照下,黑磷纳米材料与氧气反应生成超氧自由基、单线态氧等活性氧,致使其表面或周围存在大量氧化物质。我们将上转换纳米颗粒@黑磷量子点封装在生物兼容性较好的核酸适配体修饰的磷脂双分子层中,构建具有氧化还原平衡调控的磷基复合脂质体。该磷基复合脂质体在近红外光激发下能够有效地产生单线态氧,实现了近红外光诱导下的氧化还原调控。此外,该磷基复合脂质体高效抑制了肿瘤组织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果。该磷基复合脂质体不仅为设计近红外光响应的磷基纳米探针提供了一种方法,而且为磷基纳米探针在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中提供了新的思路。(2)在乏氧肿瘤微环境中,大量积累的腺苷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降低肿瘤微环境中的腺苷含量,有望改善免疫抑制作用激活免疫反应。我们构建了能够改善乏氧肿瘤微环境的磷基复合框架化合物,并通过恢复腺苷激酶活性促进胞内腺苷激酶催化的腺苷磷酸化。磷基复合框架化合物中的金属部分与肿瘤细胞内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发生类芬顿反应产生氧气,改善了肿瘤细胞内的乏氧状态。抑制腺苷产生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腺苷的产生。此外,该磷基复合框架化合物表面包覆的磷酸钙在酸性肿瘤微环境中降解产生磷酸盐,磷酸盐恢复腺苷激酶活性并促进腺苷激酶催化的腺苷磷酸化,最终实现了胞内腺苷含量的下调。该磷基复合框架化合物为肿瘤微环境中腺苷代谢的调控提供了新的方法,有望为腺苷介导的免疫抑制研究提供新的方向。(3)肿瘤微环境生理参数的异常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的代谢过程,导致肿瘤微环境中代谢物发生改变。腺苷激酶催化的磷酸转移反应将腺苷磷酸化为单磷酸腺苷,能够改变肿瘤微环境中各代谢物的含量。我们构建了在酸性条件下及肿瘤细胞中能够降解的磷基复合细胞膜,并进一步将该磷基复合细胞膜用于调控腺苷激酶催化的磷酸转移反应,通过该磷酸转移反应实现核苷酸代谢物比例的调控。该磷基复合细胞膜不仅可以促进溶液中腺苷激酶催化的磷酸转移,而且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内腺苷激酶催化的磷酸转移反应,改变胞内四种核苷酸代谢物的比例,从而调控肿瘤细胞内的核苷酸代谢,最终诱导自噬过程发生。该磷基复合细胞膜促进的磷酸转移反应成功调控了肿瘤细胞内的核苷酸代谢过程,有望为调节肿瘤代谢及抑制肿瘤的发展提供较为广阔的前景。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后,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水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光催化技术因处理能力强、绿色无二次污染以及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在水污染治理上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可见光吸收、合适能带结构和非金属属性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光催化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剧烈的激子效应、严重的载流子复合过程以及较大的块状结构,初始g-C3N4的光催化活性较弱,这极大地限制
受自然界完美进化生物多孔材料结构启发,仿生闭孔泡沫铝实现了结构与功能的相统一,通常作为缓冲吸能元素应用于轨道列车和汽车的冲击能量耗散。闭孔泡沫铝可同时兼顾致密金属良好韧性和多孔材料轻质等优点,其宏观力学性能主要由基体材料参数和细观拓扑构型联合决定。泡沫铝及其复合结构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通常处于多轴复杂载荷状态、发生大的塑性变形甚至破坏行为。因而,研究泡沫铝的多轴本构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基体材料参
风电的开发利用是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途径,其利用方式主要分为集中式与分散式。我国北方风电主要采用集中式开发模式,最为典型的是“三北”风电基地。风电基地通过特高压外送通道向中、东部地区远距离送电,其消纳能力易受外送通道的约束。近年来,我国风电开发由大规模集中式向集中、分散式协调发展转变。分散式风电场是我国南部及中东部地区开发利用风电的主流方式,其多处于地形复杂、网架结构薄弱且水电丰富的地区,以山地风电
近几十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合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的合成中。绝大多数的碳氢键活化反应是以贵金属作为催化剂,这就导致它们很难大规模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化学家们将研究重点转向了低毒、廉价的3d过渡金属。自从Matsunaga和Kanai课题组首次将Cp*Co(Ⅲ)类型的高价钴应用于碳氢活化领域以来,三价钴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得到迅猛发展。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依赖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向创新模式的增长转型变得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与十九大报告相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也需全面发展出新的优势。如何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利用科技金融服务于科技创新全过程,推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产业发展,是重要路
近二十年以来超冷费米气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磁阱蒸发冷却、玻色子协同冷却、全光俘获等各种技术使得人们可以获取纳开皮开量级的超冷原子和分子,打开了一扇通往费米气体微观量子世界的大门。磁场和光场可控的Feshbach共振可以精确的调控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来研究分子凝聚、费米共振超流、模拟凝聚态物理。通过调控原子间的散射长度,已实现理论上三十年前预测的而没在实验上观察到的分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
大量抗生素使用后被排放到水体中,诱导耐药性细菌的产生进而危害水生生物,对水生环境和陆地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环境威胁。处理抗生素污染水体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常见的去除方法包括生物降解法、物理吸附法等。生物降解由于其较低的成本而被普遍采用,但是该方法处理周期特别长,适用于中性环境,对水质要求苛刻。物理吸附设计简单,对水质无要求,但需要对使用过的吸附剂做二次处理,也面临着抗生素后处理的问题,成本较高。这
近年来,重金属工业废水的防治和处理已受到了相关部门和环保机构的重视。排放的含高浓度重金属离子的废水进入水体后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电凝聚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关注。在本文中,我们采用交流电凝聚(ACC)技术和电芬顿脉冲交流电凝聚(EF-PACC)耦合技术分别去除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Cu2+-有机物。研究了溶液p H值、电流密度、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等
Al-Mg-Si-(Cu)合金由于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比如质量轻、可热处理强化、塑性好、加工成型性能优良以及焊接性能好等,而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Al-Mg-Si-Cu合金的强度比Al-Mg-Si合金的更高。当Cu元素含量较高时,会降低材料的抗腐蚀性能,主要原因在于晶界处形成富含Cu元素的析出相和富铜薄膜。它们与晶界附近的贫溶质原子区之间存在腐蚀电位差,导致晶界具有较大的腐蚀驱动力。本文通过加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是现代生命医学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传统的临床治疗模式(放疗、化疗等)不具备肿瘤特异性杀伤能力,无法规避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与正常细胞不同,肿瘤细胞所处的微环境极其复杂,例如酸性环境、乏氧、氧化还原失衡、血管分布不均、代谢异常以及免疫逃逸等,这为肿瘤的增殖与转移提供条件。近年来,随着纳米科学的快速发展,条件激活型纳米颗粒可用于对肿瘤生理环境的调节或改善,实现有效肿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