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野外及战场条件下,感染是出血伤口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糖类敷料,如壳聚糖敷料等,具有优良的止血性能,被用作院前安全有效的出血控制辅助物,但相对有限的抗菌能力制约着它们的使用。自然界生物体以各种精细、高度可重复的方式产生了无数纳米、微观和宏观尺度上的功能界面,展现出抗细菌粘附、自清洁等生物特征,如鲨鱼皮、蝶翅等,给仿生工程设计带来很多灵感。为进一步提高多糖类敷料的抗菌等性能,避免化学修饰及抗菌剂添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野外及战场条件下,感染是出血伤口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糖类敷料,如壳聚糖敷料等,具有优良的止血性能,被用作院前安全有效的出血控制辅助物,但相对有限的抗菌能力制约着它们的使用。自然界生物体以各种精细、高度可重复的方式产生了无数纳米、微观和宏观尺度上的功能界面,展现出抗细菌粘附、自清洁等生物特征,如鲨鱼皮、蝶翅等,给仿生工程设计带来很多灵感。为进一步提高多糖类敷料的抗菌等性能,避免化学修饰及抗菌剂添加带来的潜在风险,本文分别采用模具印迹法和原位3D打印法,制备出两类仿生图案化功能敷料,并进行了系统的理化表征及生物学性能评价。在模具印迹法中,通过模拟鲨鱼皮表面形貌特征,构建出鲨鱼皮仿生图案模型。根据现有加工精度及壳聚糖/甘油溶胶特性,确定图案模型参数,并使用精雕机减材制造方式加工模具,通过等材制造方式制备出系列壳聚糖/甘油仿生图案化膜。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率、吸液行为、溶解度和动态接触角等测试手段对膜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表征。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内外生物学检测,包括抗菌性能、凝血性能、溶血反应、细胞毒性和污染伤口愈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平面膜相比,仿生图案化膜具有更强的吸水能力(30 min最高可达自身干重的26.6倍)、中等拉伸强度(8.5-14.7 MPa)、适当的水蒸气透过率(1740.6-2429.9 g m-2 d-1)、高抑菌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为84.9%-98.6%,对大肠杆菌ATCC 8739为84.6%-99.6%)、良好的促凝效果(体外全血凝固时间为63.3-75.7 s)、低溶血率(小于0.5%)和低细胞毒性(细胞活性为84.2%-98.4%),并能有效促进大鼠体内污染伤口的早期愈合。以0.4%甘油浓度(壳聚糖与甘油质量比为10:1)的图案膜效果最佳。低浓度甘油的添加有利于膜在液体中形状保持,以保证膜的功能稳定性。图案化能有效增加膜的表面积,充分发挥了壳聚糖分子链中活性氨基的作用,提升了膜的抗菌等性能。在原位3D打印法中,通过模拟蝶翅表面形貌特征,构建出蝶翅仿生图案模型。根据壳聚糖/甘油溶胶的流变性,确定适合3D打印的生物墨水组成及打印参数。按照仿生图案模型规划3D打印路径,并运用G-code指令对打印路径进行编程。在现有商品化敷料表面进行壳聚糖增材制造,得到仿蝶翅图案化复合敷料。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水蒸气透过率、溶胀度、溶解度等测试手段对敷料的表面形貌和物理特性进行了表征。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内外生物学检测,包括抗菌性能、凝血性能、溶血反应、细胞毒性和污染伤口愈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原始敷料和壳聚糖平面修饰敷料相比,仿生图案化敷料具有更高的溶胀度(30 min可达自身干重的10.1倍)、适当的水蒸气透过率(953.1 g m-2 d-1)、较高抑菌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为82.3%,对大肠杆菌ATCC 8739为80.6%)、良好的促凝效果(体外全血凝固时间为70.3 s)、低溶血率(小于0.5%)和低细胞毒性(细胞活性为103.7%),能更好地抑制大鼠体内污染创面炎症的发生,更有利于皮肤组织重塑。通过壳聚糖图案化修饰纤维素基敷料,充分发挥了两种多糖类物质在止血、抗菌等方面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敷料的整体性能。综上,对多糖类敷料表面进行仿鲨鱼皮/蝶翅图案化物理改性,不仅提高了敷料的抗菌性,还能发挥良好的促凝效果和有效的污染伤口愈合能力。此外,该工艺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这类仿生图案化多糖类敷料可作为皮肤伤口愈合合适的候选敷料,对现有敷料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开发其他仿生界面拓展潜在应用提供借鉴思路。
其他文献
在动物生产中,黏菌素被长期作为生长促进剂添加在动物饲料中,这种做法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带来重大隐患,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随后,由于质粒介导的耐黏菌素mcr-1基因的发现及其广泛传播,2017年4月30日起,黏菌素被我国禁止作为促生长剂添加到饲料中。本研究旨在监测这一政策执行前后的畜禽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化以及分析mcr基因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分别在20
纳米材料是当前材料领域的研究前沿,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为众多的基础领域带来了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二维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发现二维纳米材料具有非常独特的结构和众多的优异特性,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众多领域,随着世界各国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的技术革新,并且不断地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二维纳米材料抑菌特性在近年来才得到广泛的研究和报道,当前研究以石墨烯
疲劳是指脑力或体力到达一定阶段时必然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是机体主观感觉不适,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压力状态下必然会导致疲劳症状的发生,使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不能维持在正常状态。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疲劳现象变得更为普遍,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抗疲劳药物是缓解和消除疲劳的有效措施,目前发现具有抗疲劳活性的药物主要有红景天、西洋参、苯丙胺、哌甲酯、咖啡因等,存在疗程长、不良反应多等不足。因此研发新
背景:莱姆病(Lyme borreliosis;Lyme disease),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伯氏疏螺旋体感染人可能导致皮肤、关节、心脏、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受累,未经治疗的情况下,常引起持续多年的慢性化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自1975年美国首次报道莱姆病病例以来,目前在全球
两用生物技术是指根据目前的理解,可合理预期能直接被误用/滥用,对公共健康和安全、农作物以及其他植物、动物、环境、材料构成威胁的技术。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基因驱动技术、合成生物技术、纳米生物技术以及干细胞技术等两用生物技术的安全风险呈现出参与者的扩散化、技术发展的多元化以及潜在威胁的数字化等发展趋势,两用生物技术可能引起的安全风险愈发备受关注,加强两用生物技术安全风险监管已成为国际共识,其中,两用
在国际安全形势日益复杂的环境下,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利用有毒有害化学品甚至是化学武器进行个人暗杀、制造恐怖活动等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化学安全事件频发,对公共化学安全的危害日益增加。化学侦察作为应对和处置公共化学安全事件的关键环节,领域内相关技术在应对突发化学事故、维护公共化学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化学侦察水平与能力,成为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现实问题。技术预见作为把握科技发展
衰老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是机体结构紊乱和功能完整性下降的综合表现。衰老是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进行抗衰老研究,采取合理的抗衰老措施,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调控衰老的因素有很多,血液微环境中蛋白质、核酸、代谢小分子与衰老进程密切相关,而我们主要关注内源代谢小分子对衰老进程的调控。因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机体微环境中的代谢物具有抗衰老活性。
蓝舌病是经吸血库蠓传播的非接触性虫媒病毒病,其病原是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作为我国的一类动物疫病,蓝舌病具备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媒介分布广、易感动物多、血清型丰富、跨境传播频繁的特征,对全球畜牧业造成大量损失,需完善该病流行病学资料,建立通用诊断技术并研发广谱高效疫苗。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东南亚接壤,是我国BTV血清型最为丰富的省份,炎热
目的:了解肺结节患者胸腔镜术后的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肺结节患者胸腔镜术后的出院准备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和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对2022年3月至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71例胸腔镜术后肺结节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纳入的171例肺结节患者胸腔镜术后的出院准备度总分为96.00(81.00,105.00)分,其中适应维度的标准化均分最高,为9.50(8.
目的由真菌毒素引发的食品污染问题已成为目前全世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真菌毒素属于次级代谢产物,其产生来源于适宜生存环境下的产毒真菌,可附着于谷物、饲料、水果以及药材表面,并且也存在于谷物等粮食制品中。真菌毒素对人类的危害包括致癌作用、致畸作用、神经毒性等,是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潜在因子。基于上转换纳米材料(UCNPs)的荧光传感技术具有简便、迅速、灵敏等突出优势,以上转换纳米材料为基础开发设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