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图画课于晚清时期兴起并在民国时期得以继续发展,其课程功能由培养绘图人才转变为以美育涵养人格并提高国民心性之功用,同时课程结构与内容设置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然专门研究该时期内山东省美术教育发展的文献与专著却并不多,故本文期以呈现一份完整的史实资料详述其发展历程,使得民国时期山东省的美术教育发展史得以系统且完整的呈现于众,这将有助于我们今后对该时期美术教育的发展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与分析。本篇论文主要采用了历史文献实证法进行整理与撰写。在参考了大量的教育志、教育发展史、杂志刊物与山东省档案馆的文献资料之后,将材料进行筛选与整理并将其体系化,为大众呈现了一份完整且有价值的史实资料。本文将民国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并针对不同时期与时代背景下的美术教育发展进行了概述,即美感教育的提出与普及时期、战火中坚持发展的美术教育时期以及战后的恢复与重建时期。第一部分为1912年至1937年的萌芽拓荒时期。教育部门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改革,将晚清时期设立的图画课进行内容与形式上的改变与扩充。图画与手工课由此正式进入到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体系当中,并发挥其改造国民心性的重要作用。同时,社会美术教育机构也在政府的组织下建立起来。第二部分为1937年至1945年这一段时期,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美术教育主要与抗战相结合,为抗战培养所需的人才,并发行了一系列画报,汇报战况的同时也起到了鼓舞与宣传的巨大作用。在日伪统治下的地区,学校与社会美术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以开办艺术展览为主要发展形式,同时也在济南的民众教育馆内设置了美术培训课程。在第三部分1945年到1948年这段时期,政府下令肃清日伪余毒,设法留住美术等术科人才,全面恢复教育的发展。其中许多因战乱而停办的院校在这一时期得以继续招生并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政府尤其重视民众教育馆的重组与改建,在馆内开设了寒暑假艺术培训课程,聘请省内名师前来教学。另外馆内特别设置了专门的艺术品陈列馆,不定期举办各种艺术品展览。在这一部分,本文摘录了一部分来自档案馆的资料,分别记录了民教馆的教学计划、开设课程与各类展览活动。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则选取了五个学校进行介绍,分别对应上述三个时期,以其办学发展历程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美术教育发展特点,其中以首开艺术专修科的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及以木刻为特色课程的山东鲁迅艺术学校等学校为代表。本文的附录部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一份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自制的山东省美术教育发展历程年鉴表,另一部分则是文章中涉及的具体文件,均为未经刊载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