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柳儿角色的人物形象 ——以咏叹调《你那颗冰冷的心》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sen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科莫·普契尼是19世纪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大多反映社会底层穷苦人民,映射出社会的黑暗,人民的悲惨。普契尼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对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他的歌剧作品又都以女性为核心,每一位女性身上都有无私奉献的爱的特质,这也体现了普契尼歌剧永恒的主题“为爱而生,为爱而死”。歌剧《图兰朵》是一部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艺术代表作,这部作品是站在一个西方人的立场来叙述古代元朝的传奇故事。讲述的是元朝公主图兰朵为报先祖之仇设谜招亲,卡拉夫王子意外相遇图兰朵,便被其外貌所吸引,决心冒险一试,当全部猜中谜题后,图兰朵却反悔抵赖,卡拉夫便又向图兰朵出题,天亮之前知晓他的名字,于是图兰朵抓了帖木儿国王和侍女柳儿,柳儿为了保守秘密和维护主人帖木儿,勇于献身,拔刀自尽。最后图兰朵深受感动,决定接受卡拉夫。柳儿是其中的一个小角色,但是在剧中对推动剧情发展和加深戏剧冲突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柳儿的性格随着歌剧的发展逐渐展露,人物形象也逐渐丰满。本文从柳儿的咏叹调《你那颗冰冷的心》入手,深入剖析柳儿角色的人物形象。从普契尼的生平和创作特点来了解普契尼的歌剧创作手法,从对歌剧《图兰朵》的简述来了解整部歌剧的内容和剧中的人物,从柳儿的性格特征和美学特征来认识柳儿的艺术形象,从咏叹调的艺术分析和演唱分析来领会作曲家普契尼赋予柳儿的生动鲜明的人物个性。
其他文献
阳戏作为傩戏的一个类别,是戏剧的活化石,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当下,西南地区阳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论文从阳戏的生存现状出发,探讨阳戏在现代社会遭遇的危机,分析这一危机的根源,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章:对西南地区阳戏与阳戏的现代性问题做简要概述。阳戏各发展阶段的空间化呈现,是研究西南地区阳戏现代性问题的重要背景。阳戏各发展阶段的空间化,是其内部关系;阳戏与其他
近年来,蒙古族风格的草原歌曲越来越受人们喜爱,这激励了一大批优秀的蒙古族作曲家进行此类歌曲的创作,热瓦迪便是其中一位。他创作的歌曲流传性很广。本篇论文以热瓦迪的两首创作歌曲《银色的毡房》和《白云的故乡》为研究对象,对两首歌曲进行分析。写作过程中,笔者通过对热瓦迪进行采访、查阅书籍文献、搜集分析音频视频资料等方法,结合自身演唱实践,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对作曲家热瓦迪及两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进行了简
影视字幕翻译要求在简洁的基础上保证译语与源语在意义和结构上高度对等,增强其可视性,便于受众在有限时间内最大化理解字幕信息。围绕“如何准确传达源语信息、保持字幕翻译与源语画面相对应”的问题,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笔者将以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为指导,以准确传达源语信息为翻译要求,以日剧《相棒》为翻译实践素材,重新译制其汉语字幕。同时,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将围绕“提高译语的准确性,增强字幕翻译与源语画面的对应性”
计算机、通信等信息技术发展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及传授方式也相应发生深刻变革。职业教育也必须改革自身教学模式以适应信息化教学要求,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向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国内外教育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中职教师教学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较强应用性,成为中职改革探索路径之一。本研究采用文献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文化》(American Culture in the 1980s)由格雷厄姆·汤普森(Graham Thompson)编著,于2007年由爱丁堡大学出版社(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出版。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以该书第三章“电影与电视”的前四节作为探讨材料,该部分主要介绍20世纪80年代好莱坞的企业重组、录像带革命、大片和恐怖片的发展。原文句式严谨,
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欧洲的艺术歌曲传入中国。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不断进步,艺术歌曲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因为艺术歌曲具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笔者选择了由尚德义作曲、志同作词的中国艺术歌曲《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作为范例进行演唱分析。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敲钟人卡西魔多是这首歌曲的原型,尚德义先生运用音乐化的语言表现出卡西魔多的悲惨的命运以及他真善美的灵魂。本文从作品概况
伊万.特雷维诺(Ivan Trevino)是一位屡获殊荣的打击乐演奏家、作曲家和艺术教育家,其创作的各类风格打击乐作品已成为当今世界打击乐领域经典曲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为打击乐演奏家,他的技巧高超,演奏风格多变;身为作曲家,他极为擅长创作各类打击乐合奏作品;身为教育家,他经常受邀参加各大音乐节和学校交流活动,是一位年轻且富有才华的打击乐艺术家,且其作品皆具独特的个人音乐风格。在他众多的合奏作品中,
曼努尔?德?法雅是二十世纪西班牙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作为西班牙音乐的传播者,他的音乐融合了大量西班牙音乐元素。同时,他将本民族的音乐素材通过作曲技法、钢琴演奏技法等融入他的作品,让我们聆听到真正的西班牙音乐。而《西班牙乐曲四首》是法雅体现西班牙钢琴音乐风格成熟的第一首作品。它共由四个拥有独立标题的小曲组成,包括《阿拉贡》、《古巴》、《高山舞曲—景色》、《安达卢西亚》,每一首作品都体现了西班牙不同地域
二胡早年间多作为戏曲的伴奏乐器出现。如今二胡虽作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独奏乐器之一迅猛发展,但也仍是众多戏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胡并不属于传统的晋剧伴奏乐器,但如今的越来越多的演出活动中出现二胡的身影。笔者希望通过探究二胡在新编晋剧剧目中的运用,探寻二胡在晋剧音乐中的作用与功能,总结演奏时的演奏技法,分析二胡在新编剧目中的使用场景及使用特点。
筝,作为先人造诣下的中华乐器之尊,不仅享有“铮铮作响”的音韵之美名,更是形成了各家筝派的独到韵律。“京韵”特色作品的不断创作、演进、发展使得地域性古筝音乐逐渐整合而形成筝派的众多分支之一,作品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粹京剧音乐元素相得益彰,不仅以其独特的旋律风格和创新的演奏技法为筝乐的推广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集众多老一辈艺术家的心血之大成,另辟蹊径地表达了现代筝乐作品的独到韵律和创新视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