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后发生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及造影所见冠脉病变情况、术中处置等,随访12个月内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后发生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探究其可能发病机制,为临床上更好的认识及治疗本病提供帮助。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诊断AMI并行急诊PCI治疗术后第一天床头心脏彩超检查LVEF≥50%的患者共847例,排除53例,最终纳入的794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BNP、超声心动图所见分为心衰组与非心衰组。通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病案查询系统收集患者住院病例的相关资料,随访12个月内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汇总建立数据库,分析比较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入院时化验检查、冠脉病变、术中处置、预后情况。结果:(1)AMI行急诊PCI术后第一天床头心脏彩超检查LVEF≥50%的患者中,心衰组222例(27.96%),非心衰组572例(72.04%)。两组患者相比,心衰组患者女性比例较高,中位年龄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较非心衰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心衰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钠离子水平低于非心衰组患者,BNP高于非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肌酐、血清钾、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左房内径、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比两组患者冠脉造影资料可见,心衰组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冠脉近段部位病变更多见,发病至血运重建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相关血管(IR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是否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临时起搏器、血栓抽吸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血压、多支血管病变、近段部位病变、发病至血运重建时间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后发生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41(95%CI:0.702-0.779,P<0.01),上述因素具有联合预测价值。(5)随访12个月,以MACCEs为终点事件进行生存分析,发现中位生存时间在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组为11.31(11.01,11.61)个月,非心衰组为11.65(11.52,11.78)个月,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非心衰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P<0.05)。结论:1.AMI患者行急诊PCI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女性、高血压、多支血管病变、近段病变、发病至血运重建时间为其独立危险因素。2.随访12个月,AMI行急诊PCI治疗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MACCE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