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固醇激素生成因子-1(SF-1)能够调控类固醇激素合成酶的表达,在性腺与肾上腺的发育中有重要的意义。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能力,本研究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类固醇激素合成细胞,并将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进行比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细胞均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具有典型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面标志蛋白,都具有成脂分化、成骨分化及软骨分化的能力。但是跟BM-MSCs相比,UC-MSCs具有更强的体外扩增能力。用携带SF-1的腺病毒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进行感染后,分化后UC-MSCs与BM-MSCs均能分泌皮质醇与睾酮,均表达3β-HSD,17β-HSD,P450SCC,P450C21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激素合成酶mRNA。另外,分化后的细胞均表达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ACTH-R),暗示分化后的细胞能够接受外源激素的调控,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与BM-MSCs分化组相比,UC-MSCs分化组激素分泌能力、类固醇激素合成酶mRNA表达水平及分化后细胞活力更强,结果表明UC-MSCs比BM-MSCs具有更强的类固醇激素合成细胞分化能力。综上所述,UC-MSCs用携带SF-1的腺病毒诱导后,能够分化为类固醇激素合成细胞。与BM-MSCs相比,UC-MSCs取材容易且免疫原性低,具有更强的类固醇激素合成细胞分化能力,可以成为细胞治疗性腺功能减退及肾上腺功能不全的理想细胞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