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平性问题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与政治体制下,内涵与标准各不相同,对于公平的研究领域也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公共服务的公平性问题。在公共服务的公平性研究领域中,作为公共服务物质载体的公共服务设施具有很强的空间属性特征,因此公共服务公平性的研究更多将着眼点放在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性的研究上。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物质资源的流通以及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各类社会经济活动及社会交往活动提供基础条件与机会,因此交通公平一直是公共服务公平性研究的热门领域。在国家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交通公平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相关研究的梳理与总结,发现相关研究领域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空间公平性研究不足,且量化实证研究较少。而当前新数据、新技术与新方法为研究公共交通资源配置的空间公平性问题并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方案提供了可能。本研究在对“城市公共交通资源配置空间公平性”概念进行辨析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并构建公交资源配置基础指标体系与空间公平性测度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从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两个角度,对厦门市城市常规公共交通资源配置空间公平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研究工作和结论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当前重要目标、公共服务及其均等化研究对公共交通研究不足、交通公平性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性研究缺乏公共交通资源配置空间公平性量化实证研究等方面,指出本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2)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梳理相关概念内涵、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将“城市公共交通资源配置空间公平性”界定为城市公共交通资源在城市空间中相对均衡合理布局,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参与各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机会,同时应最大限度地考虑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经济属性,满足其出行需求,实现社会公平中的机会公平。其中,公平指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公平,而非绝对的无差别的公平。(3)将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的研究内容限定为城市常规地面公交资源,根据其物质与非物质特征,将常规公交资源分为公交设施资源与公交服务资源两大类。根据资源类型构建常规公交资源配置基础指标体系,分为设施资源指标与服务资源指标两大类,并说明指标计算方法。基于基础指标体系,接着构建常规公交资源配置空间公平性测度指标体系——Availability(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可达性)、Ability(Capacity + Mobility)(运达效能)、Affordability(与低收入人群分布的匹配性)“4A”指标体系。从基础指标体系中选取合适指标对相应的公平性测度指标进行表达并说明计算方法。利用公交资源配置空间公平性测度指标体系,从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两个角度出发,对城市公交资源配置空间公平性进行测度评析。(4)以厦门市为实证研究对象,结合所构建的公交资源配置空间公平性测度指标体系,从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两个角度对厦门市常规公交资源配置空间分布特征、公交资源可获得性、公交出行可达性、公交服务运达效能、与低收入人群分布的匹配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公交资源配置的空间公平性。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对公交资源获取度较低的空间单元、公交出行可达性较低的空间单元、包含低收入人群住区的空间单元分别提出公交资源调整优化初步建议。(5)最后,分别从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两方面出发,建议对现有公交资源配置进行调整优化以及新增公交资源时,应保证研究区域各个空间单元不同社会群体都获得相对公平的公交资源分配与出行机会,同时将公交资源配置策略适当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以利于社会弱势群体获取更多出行与发展机会,这是利用政策计划手段来弥补资源再分配过程中市场逐利性的缺陷,以体现社会公平。总而言之,本文通过构建公交资源配置基础指标体系与空间公平性测度指标体系,对公交资源配置空间公平性进行量化实证研究,以期为有关公共交通公平性研究提供些许思路与方法,也为公交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整优化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