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由此引起的石油污染日趋严重,我们对石油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刻不容缓。石油污染的修复技术中,物化法的局限性大且成本较高,因而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逐渐转向低费用、污染少的生物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表明,生物修复可技术行性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本研究主要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进行研究,以期获得针对中原油田区重度石油污染的废水具有良好修复效果的微生物菌种,并对其降解性能进行初步研究。同时构建优势菌群,探讨其应用,为研制高效复合菌剂奠定基础,为类似石油污染物的清理,油田污染区的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筛选得高效石油降解菌编号为Y-7和Y-9,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中原油田采油井处被落地原油重度污染的土壤中,经驯化、分离、纯化后得到15株菌落特征明显的菌株,初筛分离出菌落特征明显的9株菌株。通过进一步的降油试验进行复筛,得到2株高效石油降解菌。通过初筛得到的9株菌对石油烃都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不同菌株,降解率明显不同,其降解率为28.7%~59.8%。2)结合菌落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菌株Y-9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通过分子水平鉴定,菌株Y-7确定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3)菌株Y-7和Y-9在初始pH 7.0时有较强的降解效果,对石油的降解率分别达到68.7%,74.5%。在偏酸或偏碱性环境中,降解率均不及中性环境。培养温度对2株菌生长和石油降解率的影响较大。2株菌在35℃左右均生长最佳,降解率也达到最大,分别为73.1%和69.6%,因此确定最佳培养温度为35℃。菌体生长量与石油降解率成正相关关系。石油浓度大于400 mg/L时,Y-7降油率从69%降到49%,Y-9基本不变;将被处理的石油类浓度控制在400 mg/L时,有利于对石油的生物处理。接种量对除油率影响不大,最佳接种体积为2%。实验中所选氮源促进石油降解的强度顺序依次为:(NH4)2SO4 >NH4Cl > NH4NO3 >NaNO3,因此首选(NH4)2SO4作为最佳培养基的氮源。4)在生物反应器中,Y-9、混合菌Y-7+Y-9的适应性都比Y-7稍强。反应时间的延长,菌密度开始慢慢增加,从整体上看,混合菌和单一菌都在第三天菌密度达到了最大值,随后活菌数减少。混合菌株的生长过程不存在明显的延滞期,指数增长期明显延长。混合菌群Y-7+Y-9对石油的降解率高于单一菌株Y-7、Y-9,培养3天时混合菌群降解率达到87.1%,而Y-7、Y-9的降解率分别为60.5%、63.4%,分别提高了44%和37%;所筛选的高效降解菌降解性能较好。5)添加单一菌株或是混合菌群,反应器中的COD均呈下降趋势,反应4天后,添加Y-7和Y-9的生物反应器中COD由开始的271.4 mg/L分别降到了177.9 mg/L和177.8 mg/L,减少了34.5%;由于菌株之间的协同作用,混合菌群由开始的271.4 mg/L降到170.9 mg/L,减少了37%;添加单一菌株或是混合菌群后,含油废水pH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