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公共演讲,国家领导人大学演讲是国家领导人就某一话题表明观点、阐明立场和宣传主张的言语交际活动,这一活动对维护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情态动词表达说话者对命题真实性的判断、推测或对事件的态度、观点,常常用来表达演讲语篇中演说者的态度和观点。所以,在大学演讲语篇翻译中,能否恰当使用情态动词准确再现汉语原文中的情态意义对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以及预期国际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语料库翻译学的理论,结合韩礼德的情态动词理论和马丁的评价理论,分析12篇中国国家领导人大学演讲英译本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借助WordSmith 6.0软件分析大学演讲语篇中情态动词的频率,比较翻译文本和原创文本之间情态动词频率分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用Paraconc建立英汉演讲语篇平行语料库,研究翻译文本中情态动词的对应汉语来源:对具有明显显化趋势的should进行个案分析,探讨情态动词should的翻译动因,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观察翻译文本中情态动词使用和翻译所呈现出的一些趋势:1.翻译文本中核心情态动词总数较低,主要是高、低值情态动词频率较低,如"must", "have/has/had to", "can", "could", "may" and "might";2.翻译文本中中值情态动词频率较高,如‘’will", "shall" and "should";3.不同值别的核心情态动词主要由相应值别的汉语能愿动词翻译而来,如"must"对应“必须”和“应该”,"would"对应“想”和“愿”,“can”对应“能够”和“可以”等;4.情态动词的翻译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显化现象,如"need", "should", "would"和“can”的显化趋势;5.英译本中情态动词"should"的使用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动因:情态动词的协商性质、意合和形合的差异、口译人员的主体性。中国国家领导人大学演讲英译本中情态动词的研究揭示了翻译文本和原创文本之间情态动词分布的异同点,探讨了英译本中情态动词的对应汉语来源,分析了情态动词翻译背后的动因;从而丰富了情态动词和演讲语篇的理论研究,扩大了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视角,对汉语演讲语篇中情态动词的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情态动词的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