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作用下页岩力学特性演化及对起裂压力的影响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常规油气藏产量的日益下降,非常规油气藏如页岩气藏在世界范围内的油气开采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页岩气藏具有低孔超低渗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实施相应的增产措施才能有效的开采此类油气藏。利用超低温液氮对地层岩石进行冷处理甚至利用液氮作为压裂液进行压裂增产是近年来针对开发页岩气藏探索的一种新的工艺措施,其主要思想是利用超低温液氮与地层高温岩石发生接触后,在岩石表面形成热力诱导缝,加之液氮气化后体积急速膨胀,加速岩石破裂,从而增大井筒与油藏的沟通面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为了获取液氮冻融前后页岩地层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演化规律,进行了声波实验、核磁共振实验、气测渗透率实验、巴西劈裂实验以及三轴压缩实验。与此同时,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热-流-固三场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液氮冷冲击后井周围岩的应力场、温度场、位移场以及页岩地层压裂的起裂压力和延伸压力,分析了施工参数及地层参数对起裂压力、延伸压力大小的影响规律。另外,采取扩展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液氮冻融地层后水力压裂多裂缝扩展的过程,分析了不同压裂方式、不同缝间距下的裂缝扩展行为。通过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与认识:(1)液氮的冷冲击作用会使得页岩岩样内部出现新的微孔隙或微裂缝。液氮冻融后页岩岩样内部超声纵波波速降低16%,T2谱曲线幅值增大46%,岩样渗透率提高57%,岩样抗拉强度降低40%、抗压强度降低25%、弹性模量降低27%;(2)利用超低温液氮对地层进行预处理可以对深部地层岩石形成冷冲击作用,引起地层温度场、应力场及位移场的改变。液氮作用2天后,温度为0℃的冻结前缘距离井壁0.65 m,温度为-70℃的冻结前缘距离井壁0.22 m。与此同时,井筒周围原始的压应力区域逐渐转变成拉应力区域,且地层埋深越浅,所形成的拉应力区域范围越大。(3)液氮冻融后,页岩地层的起裂压力与延伸压力均下降12%左右。另外,液氮冻融后地层的起裂压力与延伸压力随施工参数及地层参数的变化关系为:压裂液注入速率越大,地层的起裂压力越大,但延伸压力最终保持恒定不变;压裂液粘度的变化对起裂压力大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压裂液粘度越大,裂缝扩展过程中的延伸压力也就越大;最大、最小水平地应力比值越大,地层的起裂压力越小,延伸压力也越小;地层岩石杨氏模量越大,地层的起裂压力越大,延伸压力也越大;地层岩石渗透率越大,起裂压力越小,延伸压力越高;裂缝壁面滤失系数越大,起裂压力越小,延伸压力越高。(4)液氮冻融后,水平井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方式与段间距均会影响多裂缝的扩展形态。顺序压裂时,段间距从50 m减小为20 m的过程中后压裂缝F3的偏转角从5°增加为15°,且后压裂缝F3的裂缝口宽度从6.9 mm下降为4.7 mm;Texas两步法压裂时,后压裂缝F2的偏转程度最弱、裂缝口宽度最小,当段间距从50 m减小为20 m的过程中后压裂缝F2的偏转角从0°增加为3°,裂缝口宽度从6.4 mm降低为3 mm。另外,相比顺序压裂,Texas两步法压裂方式下形成的缝网面积高出约62%。
其他文献
纳米颗粒作为稳泡剂可以有效提高泡沫的稳定性。对于厚度为纳米级直径为微米级的片层材料以及直径为微米级的颗粒材料提高泡沫稳定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实验对不同类型的碳材料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相关机理与应用研究。本文首先采用Hummers方法制备片层状的氧化石墨烯材料,通过静态实验评价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氧化石墨烯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协同提高泡沫稳定性的规律、机理。然后采用液相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纳米片,通过静态评
目前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大多采用酸压来进行储层改造,但酸化压裂工艺技术对于裂缝遇溶孔溶洞后的扩展机理尚不明确,且考虑孔洞对于裂缝扩展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为了研究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建立渗流-应力-损伤耦合方程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并与实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溶孔溶洞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分析了储层参数、施工参数和孔洞尺寸及形状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模
目前,出砂已经成为困扰疏松砂岩油气藏开发的主要棘手问题之一,对于出砂问题,防砂是主要解决途径,而机械防砂筛管是广泛应用于油气井防砂的重要工具。目前各种筛管挡砂介质及挡砂结构不同,其针对不同油气藏特征的适应性及性能发挥也各不相同。为了选用合适的机械筛管应用于各种复杂的井况,需要研究不同因素对不同类型筛管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不同类型机械筛管的性能对比和适用性评价,从而对实际防砂筛管的选用提供直接支持。
目前,在实验室内制备模拟油乳状液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不同油田,要根据其具体特点,优选制备乳状液的方式,为后续乳状液影响因素研究储备技术保障。通过实验来探究各因素对L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及界面活性的影响,来确定弱碱ASP体系与L原油的乳化规律。由于原油中富含原油酸等天然活性物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从表面活性剂角度解释原油乳化行为,研究复配体系对L原油乳化的影响。对乳化性能较好的复配体系,从乳状液动
致密油是非常规能源中勘探开发的新亮点,其开发主要依赖水平井大型压裂和体积压裂,此过程中入地压裂液体积巨大,有效降低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并利用破胶液进行渗吸采油的不返排压裂渗吸采油技术前景广阔。因此,本文进行了胍胶压裂液高效破胶、降解残渣的研究,以期提高压裂液破胶效果、减少破胶液残渣含量,有效降低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首先,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了研究区现场压裂液体系破胶性能和岩心伤害水平。在此基础上优选了稠
煤层气作为一种绿色清洁能源,对于目前及未来的能源发展、民生应用等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目前对于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其基质-裂缝间的窜流规律认识还不清晰。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目前对油水等窜流规律研究偏多,关于气体等可压缩流体的研究偏少,特别是煤层气窜流;集中于单相的窜流规律,而对多相窜流的认识不清晰。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基于不同模型,并考虑多因素作用,推导得到了适合煤层气藏的基质-裂缝窜流函数。通过实验研
岩心能为储层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岩心分析可以获得岩石的骨架性质、孔隙结构和渗流性质等。数字岩石物理是一个理解孔隙尺度流动过程和确定岩石物理性质的有力工具。数字岩石物理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岩石的粒度组成、孔隙度和孔隙大小分布等性质,还可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孔隙尺度上单相和两相流体的流动,并计算绝对渗透率、毛管力和相对渗透率等性质。数字岩石物理相比实验室岩心分析,可以直观地理解孔隙尺度上流动特征。
渤海湾浅海油田资源量巨大,但是受限于目前的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平台寿命期短等因素,储层中还有大量的原油资源未被采出。海上油田目前大多正处于注聚开发阶段,但采出程度仍然较低,需要寻求更快速的开发手段。本文针对埕岛海上油田WD油区非均质油藏,进行了聚/表二元复合驱室内研究。以储层地质储量、开发现状和储层特征为出发点,优选了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评价了二元复合驱配方体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疏水缔合聚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巨大,是21世纪潜在的清洁能源,随着世界范围内水合物藏的试采逐渐增多,对水合物藏的产气能力进行预测意义非凡,合理的产能预测将为水合物藏的试采和开发提供十分重要的指导意见。本文分别采用解析求解、相似理论、数值模拟方法对神狐海域水合物藏产能进行预测,其次,以水合物藏产能作为评价标准,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对神狐海域水合物藏品质级别进行预测。根据水合物分解提供额外气源的特点,推导出水合物
针对高温(130℃)、高盐(220000 mg/L)储层堵水的要求,以石油树脂作为主要原料,研发了石油树脂分散体选择性堵水体系。通过流变性实验研究了不同软化点石油树脂的黏度特性,以稳定性和耐温性为指标,优选分散剂和稳定剂从而构建了石油树脂分散体,并通过粒度分析表征了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粒度分布变化规律,最后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对其注入性和封堵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石油树脂的软化点、分散体粒度与注入性和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