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围绕“我国教育数字鸿沟现状及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展开,在梳理国内外数字鸿沟内涵、影响因素和测量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教育数字鸿沟测量指标框架,并设计教育数字鸿沟测量工具,然后对全国七个省份(上海、江苏、湖北、安徽、四川、甘肃、宁夏)的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到我国学校间、教师间、学生间教育数字鸿沟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教育数字鸿沟影响因素,使用解释结构方程(ISM)方法建立了教育数字鸿沟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了缩小教育数字鸿沟的对策。本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1)绪论。阐述教育数字鸿沟的研究背景、研究的内容与思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等。(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部分对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现状、教育数字鸿沟内涵、教育数字鸿沟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测量指标进行了梳理与总结。(3)教育数字鸿沟测量指标框架的构建。本章主要根据教育数字鸿沟形成的影响因素,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构建了教育数字鸿沟的测量指标框架,为设计数字鸿沟测量工具奠定基础。(4)我国教育数字鸿沟现状研究。本章主要依据前期设计的测量工具,对全国七个省份的学校、教师、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了解到教育数字鸿沟现状,为确定教育数字鸿沟影响因素提供依据。(5)我国教育数字鸿沟影响因素模型及策略研究。本章在确定教育数字鸿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使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ISM)建立了教育数字鸿沟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了缩小教育数字鸿沟的对策。(6)结论。该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成果,并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归纳整理,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本研究一方面将有助于完善教育数字鸿沟的理论体系,揭示教育数字鸿沟的现状和形成过程。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东西部城乡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加剧了教育不平等的现实,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在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为信息化时代人才培养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