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是二十世纪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人们常常将其作者与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巴尔扎克相提并论,前者被称之为内心世界的穷尽者,后者被誉为现实世界的揭示者。二者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逼近着艺术的真实,本真的真实。孰优孰劣,孰高孰低,都多次引发人们关于文学真实的思考与争论。然而紧随着柏格森绵延心理学的深入和海德格尔哲学关于存在本真的探讨,后者关于时间和空间上所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显现。正如主观客观化的进程一样,是否后者也存在着时间空间化的错差与危险,本文主要从这个问题出发,立足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着重于时间与真实两个方面进行本真的追寻。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于问题的呈现。主要揭示真实在现实主义作品中遭遇的困境和空间时间化的问题。通过两个自我的比较,指出通常的自我是无法通达真实的。而内在的自我也在艺术追寻的过程中被层层掩埋。真实面临的问题也是存在去蔽所需要克服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对于问题的继续探索,主要集中在对于可能性的分析。这种可能性是时间和空间的聚焦,是对于本真存在的一种解释。因为它,使我们更加逼近真实。时间的问题也凸现了出来。第三部分是问题的解决。通过采用柏格森的时间绵延说和海德格尔的时间观理论,将时间和真实切实的联系在一起,在绵延中揭示真实,在整体的生命中体验真实,以期对于真实和时间的问题有一个好的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