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历史的原因,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矛盾不断加大城乡之间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偏向战略主导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学界把这些仍然拥有农村户籍,却常年在城市进行非农业生产的“农民”称作农民工。农民工这一群体几十年如一日在城市里挥洒汗水,为城市建设、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截至2012年末,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同比增长3.9%。①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着户籍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缺陷,使这一日益壮大的群体无法与拥有城市户口的居民平等地享受城市各种基本的公共福利。没有充分享受到城市日新月异发展的成果。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多居住在建设工地的临时板房中,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农民工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或者几人一间甚至几十人一间的出租屋里,环境卫生和生活条件都很差,这样的生存生活环境对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产生了某些程度上的消极的影响,甚至还为一些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条件。也与漂亮的城市中心形成鲜明的对比。针对这一现实困境,国家在建立、健全农民工基本社会保险制度的同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旨在改善农民工的基本居住环境。但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帮助农民工解决现有的住房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一个基础工程。这也成为近几年社会保障专业领域内可以认真研究探讨的基本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相继提出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远景。健全农民工的住房保障制度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要求。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农民工居住现状的调查分析,掌握现有农民工在城市居住的主要居住形式、居住条件及居住愿景。通过总结、分析从中发现的问题,研究现有一些城市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方式,又对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外来人口的住房保障经验和我国一些地方的试验性工程进行了借鉴,提出了健全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的创新路径,努力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对健全的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也希望本文能够对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