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至2008年资本市场经历了一次大波动,寿险业无论在国内股市还是在国外市场,都出现了重大损失。一方面因股市的调整,寿险公司的实际资本下降,另一方面因银保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保费收入迅猛增长,使寿险公司对最低资本的要求迅速提高,导致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加速下降。以平安寿险为例,截至2008年6月30日,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已从2007年12月31日的287.9%降至121.3%,降幅约58%,逼近保监会关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的警戒线。近日平安集团已向平安寿险增资200亿元,以期恢复其实际资本水平。虽然目前寿险公司没有出现缺乏流动性而偿付不能的情况,但是通过这次资本市场的波动,我们应当意识到寿险流动性风险出现的潜在可能性。而以往的研究更多关注于财险公司的流动性问题,忽视了寿险公司也有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特别是当今寿险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已与传统寿险有了很大的不同(包括产品的创新、投资渠道的拓宽、市场竞争的加剧等等),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加强寿险公司流动性风险的评估,从而防范危机的出现。保险信用评级在美国已有长久的发展历史,早在1899年便成立了第一家保险评级机构,其它发达国家也都十分重视保险信用评级制度。保险评级是指独立的社会信用评级机构,采用一定的评级方法对保险公司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并用一定的符号予以表示,其本质是评级机构对保险公司财务实力和经营稳定能力的评价。事实证明,保险评级结果基本上可以反映保险公司的实际风险,起到早期预警的作用。在各评级机构对寿险公司的评级过程中,流动性分析已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也将流动性状况作为衡量寿险公司财务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虽然具体的评定指标有所区别,但是仔细分析后发现保险信用评级机构对寿险流动性的评价有一定的共性,有利于寿险公司防范流动性风险。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首先阐述了流动性风险的意义以及寿险业的流动性特征,然后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探讨了当前我国寿险公司的流动性风险,指出目前投资收益大幅下降,而部分寿险公司仍靠销售投资型保险产品激增保费,这种情况极易导致资产负债不匹配和流动性风险,所以对流动性风险的评估显得异常重要。但目前我国衡量寿险流动性风险的方法并没形成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借鉴国外信用评级机构在寿险公司信用评级时所使用的流动性模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现阶段我国寿险公司流动性风险的评估方法。同时本文还引入了压力测试的概念,希望能为寿险业流动性风险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这一部分首先提出了本文要探讨的寿险流动性问题的现实意义,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基本思路,以及寿险信用评级中流动性模型的研究方法和使用的工具。第二部分,介绍了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并结合寿险业的特征分别分析了寿险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特点,最后以美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破产的数家寿险公司为例,指出流动性危机是寿险公司偿付不能甚至破产的重要原因。第三部分,对当前我国寿险业流动性状况的分析。这一章同样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探讨了目前我国寿险业资产和负债存在的流动性风险。最后总结出:当前我国寿险业因资本市场波动和险种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出现资产负债不匹配,极易导致流动性危机,需要对流动性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讨论其评估方法。第四部分,国外寿险评级流动性模型的比较分析。该部分首先介绍了寿险信用评级的概念及其分析内容,然后重点介绍了国外A.M.Best和标准普尔公司的寿险流动性模型,对两个模型的分析过程及内容进行了比较,总结出它们的共性:都使用了压力测试的情景分析方法、都对不同资产评定不同的流动性等级、都对不同的负债评定了不同的流动性等级以及都对公司的流动性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国外经验,对推动我国寿险业流动性分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第五部分,结合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对寿险流动性风险的分析方法,探讨如何借鉴国外经验来加强寿险流动性风险的评估。其中提出了目前国际金融业盛行的压力测试,创新性的将其引入寿险业的流动性分析,希望能为以后的探讨开拓一个新的方向。文章最后还针对流动性风险的防范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章的选题。在我国目前的研究中很少有对寿险公司流动性的研究,而对于其流动性风险评估的研究就更少了。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一样都需要重视流动性风险的发生,所以研究寿险公司流动性风险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2)借鉴了国外主要评级机构在寿险评级中使用的流动性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将其结论大胆运用于寿险公司流动性风险的评估。因为我国的保险信用评级制度还未真正建立起来,评级的方法和指标都还不成熟,所以国外的经验是很有价值的,在国内积极探索保险信用评级制度的时候,引入国外机构对寿险流动性的分析内容也是很有意义的。(3)文章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结合寿险公司的经营特点,提出对寿险流动性的分析十分重要。然后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寿险业可能面临问题后,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引入流动性的评价方法。跳出了以往单纯从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着手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