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需求影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wu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是满足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国际制造大国地位的进一步确立、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都给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艰巨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连续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依然没能得到满足。我国的大学毛入学率位于世界较低水平之列,高校录取人数与高考报名人数的比例较低,人口预期平均受教育程度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学者①研究发现,中国高等教育人口比重总体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中国各地区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均低于预期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国家的平均水平。那么,影响我国高等教育需求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提高我国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如何将居民潜在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对此问题的研究,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论文选题背景、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界定本文相关概念,介绍文部分结构及主要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首先综述公共产品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然后是对高等教育这一具体公共产品需求影响因素研究的评述。其中,当前文献对高度教育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概括为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第三部分为我国高等教育需求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本文主要从家庭这一影响因素出发,分析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家庭结构和个人特征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介绍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家庭结构和个人特征中各因素对高等教育需求影响的作用机理。第四部分,运用山东省15地市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各因素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首先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个因素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然后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得出我国居民为提高高等教育水平所愿意支付的平均支付意愿。第五部分为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减少家庭子女数量等,是提升我国居民平均受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另外,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居民愿意为提高高等教育水平而支付,这笔资金可以用来弥补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现状,加速满足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步伐。
其他文献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在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也满足了时代发展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和技能这些新资源的承载体一一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保值和升值的重要手段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