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实效性问题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当前,作为道德教育与品格养成主阵地的中小学还普遍存在着德育低效的状况,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学习,忽视学生主体的道德生活与体验。使得德育脱离生活,缺失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在新时代的学校德育改革与创新中,德育界开始探索“生活化德育”以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生活化德育成为21世纪德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
德育起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德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是德育践行的土壤,德育只有根植于现实生活才能真正取得实效。近年来,学者们对学校德育的生活化进行了广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对基础教育阶段的生活化德育作进一步的探究,探寻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有效对策。本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明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生活化德育的理论基础,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生活化德育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第三部分结合学界已取得的基础教育的德育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基础教育阶段生活化德育的必要性,主要从现行基础教育德育存在的问题、实效性低的表现、产生的因为等方面进行探析。第四部分则是针对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德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探索构建生活化德育即德育回归生活的具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