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自1980年Caplan首先提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这一概念,其发病率较低,病情凶险,是比较特殊的一类脑血管疾病。国内外研究主要倾向于对少数病例的报道,以及对其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诊断的探讨,但对其预后的总结及预测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48例TOBS患者的性别、既往疾病、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影像学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对其临床预后进行客观、准确的评定及预测。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0年3月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检查诊断为TOBS。应用SPSS软件包(13.0)对48例TOBS患者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评价性别、既往疾病、临床表现、并发症、NIHSS评分、影像学改变等与预后的关系。其中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应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评价NIHSS评分、影像学分组、并发症等各因素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TOBS的危险因素与其他脑血管病无明显差异。在48例患者中首发症状,主要以意识障碍、眩晕及运动障碍常见。而临床表现中主要为眼球运动动障碍(70.8%)及瞳孔异常(45.8%)、意识障碍(54.4%)、运动障碍(50.0%)以及病理征(83.3%)的发生率较高,其并发症以肺部感染最常见。分析影像学改变发现当患者出现中脑、丘脑及脑桥处病灶时,患者预后普遍较差。而病灶的数目则与预后无相关性。NIHSS评分、影像学分组、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烟酒嗜好及感染等均与预后存在相关性(P<0.05),其中临床NIHSS评分、影像学分级与结局的预测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1)。结果发现评分≥25的患者预后差,具有幕下脑组织损伤以及幕上幕下脑组织均损伤的患者预后差。将NIHSS评分及发生感染两个因素联合后发现对预后好的预测准确率提高至87.5%,对预后差的预测准确率为93.8%,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1.7%。结论:1.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预后差,死亡率及致残率高。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行为和认知障碍,以及影像学显示丘脑、中脑及脑桥部位受累者预后差。2.根据NIHSS评分、影像学分组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判断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预后,具有很好的客观性及较高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