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1.研究固定矫治对正畸人群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2.分析这种影响在不同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的分组中是否存在差异;
3.分析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在固定正畸人群中应用的信度、效度及反应度。
材料和方法:
使用一般情况表(问卷1)、OHIP-14中文版(问卷2)、自我评价的口腔健康改变程度表(问卷3),对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初诊畸形患者进行调查。这包括治疗前的基线资料收集(T0),以及跟踪调查(T1-T4):在粘接固定矫治器并结扎首条弓丝后1周(T1)、4周(T2)、12周(T3),24周(T4)填写问卷2及问卷3(问卷三仅在12、24周时填写)。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①对样本的一般情况和临床情况进行描述。对量表的得分情况进行描述,包括五次测量量表的总得分、各领域平均得分、各条目经历负面影响(选择“很经常”或“经常”的选项即认为该条目对个体有负面影响)的个体所占百分比。对五次测量的总分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分析,研究不同时间点是否存在生活质量的差异。②对不同一般情况和临床情况的样本组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分析,研究不同组间是否存在生活质量变化曲线的差异。③对量表在该人群的应用情况进行信度、效度、反应度分析检验水准是0.05。数据统计经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统计学教研室协助完成。
结果:
本研究完整回收五份量表(T0—T1)的个体为222人。
①OHIP.14各阶段的量表总得分中位数情况为:治疗前(T0)为3,1周时(T1)为10,4周时(T2)为7,12周时(T3)为5,24周时(T4)为4。T0与T4、T2与T3量表得分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任何两个时间点的得分有差异(F=42.385,P<0.001)。得分集中在第1~5领域,尤其是第2、3领域(生理疼痛、心理不适)。负面影响集中出现在治疗开始后1周。“吃什么东西都不舒服”是人群中最经常出现的负面影响,占27.77%(T2)。“在其他人面前觉得不自在”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占18.02%(T3)。
②性别对感受正畸治疗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年龄的增加,正畸治疗带来的影响增大。成年患者(>18岁)较青少年患者更容易感受正畸治疗带来的影响(P<0.001)。高学历组的感受低学历者敏感(P<0.001)。按不同Angel牙性分类、骨性分类、拥挤程度、拔牙与不拔牙矫治方案进行样本分组,但各个分组中均不存在显著的得分差异(P>0.05)。分组与不分组情况下样本总得分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无显著差异。
③标准化Cronbach α=0.915。Gutman分半信度系数为0.894。条目间相关矩阵可见条目间相关系数为0.088~0.892,条目与量表相关系数在0.345~0.795之间。Friedmans检验重复度量效果良好(F=458.054,P<0.001)。Hotelling检验项目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F=29.802,P<0.001)。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总得分与自我评价得分间存在相关性(rs=0.50,P<0.001),呈现正相关。治疗前后总得分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0.62,P<0.001),量表反应度良好。
结论:
1、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改变。治疗1周时生活质量最差,然后逐步回升,至24周时基本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2、随年龄增大、学历增高,固定矫治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为明显,而性别及临床情况则与这种影响无显著关系。
3、OHIP-14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反应度,其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性质为其在我国正畸人群中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