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天然大豆磷脂为原料,用改进的薄膜旋转蒸发法制备了利巴韦林前体脂质体。以回收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优化了制备工艺。采用比色法测定了前体脂质体水化后脂质体的包封率,考察了前体脂质体的粒径、水化强度、水化时间对前体脂质体水化后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 考察了利巴韦林前体脂质体的理化性质,以气相色谱法测得前体脂质体中乙醇残留量仅为0.012%,而采用乙醇注入法则为5%左右。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了水化后脂质体的形态结构;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前体脂质体的粉体特征;用激光粒度测定法测得前体脂质体水化后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300.8nm。用表面电位测定仪测得脂质体的Zeta电位为-30.62mV;测定了前体脂质体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体外释放及突释效应;用DSC法测得前体脂质体的相转变温度为-31.19℃;水化后脂质体的pH为5.20,在25℃时粘度为1.2mPa·s,表面张力为44.15×10-3N/m。 以外观色泽、包封率、过氧化值和药物含量为指标考察了利巴韦林前体脂质体在影响因素实验、室温留样以及加速实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前体脂质体避免了磷脂的水解,提高了稳定性。 考察了水化后脂质体的刺激性以及急性毒性。以口服和鼻腔给药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考察了利巴韦林前体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以及组织分布。比较了各主要脏器中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计算了利巴韦林在各组织中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以及利巴韦林前体脂质体以非注射途径给药后与水溶液比较所得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了利巴韦林前体脂质体的组织靶向性,分析了利巴韦林对血脑屏障的透过性以及脂质体口服及鼻腔给药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