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齐鲁大地上第一所师范学堂,是当时全国最早的师范学府之一。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创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八月,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山东省立一师不仅见证了山东现代师范教育由兴起到发展成熟的历史进程。而且,其作为山东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对新文化与新文学在山东乃至全国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围绕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文学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其与新文学的关系展开论述,所论述的核心问题是:1.新文学是如何在校园中得以发生的?2.文学教育是如何孕育并适应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的?3.校园文学教育活动对新文学的发展有何影响?两者关系如何?4.在校园环境中新文学力量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一方面,山东省立一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山东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传播地与其经过教育改革与实践后所形成的校园教育环境与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山东省立一师在鞠思敏、王祝晨等校长的努力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现代教育改革,这在推动着“新教育”在学校内发展的同时,也为“新文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现代文学教育对于新文学的影响,还体现在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上。在学校的各位掌校勤勉治校,师生踏实治学下,山东省立一师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总的来说,在民国教育体制的制导下,山东省立一师作为一个背负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重荷的地区性学校,其文学教育和文学创作的情况具有特别重要的文学史研究价值和意义,它展示了中国现代文学在北京、上海等地区获得了确立和发展之后,又是怎样通过学校的文学教育这个平台,逐渐地传播开来,进而成为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文学大潮的过程。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选题的价值与意义、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思路与目标。第一章:文学教育的确立与新文学的发生。山东省立一师经过历任掌校所进行的各项现代教育改革之后,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同外界宽松与动荡交织的社会教育大环境共同作用之下,现代文学教育在山东省立一师逐步得以确立。新文学的内容和思想在校园内蔚然成风,形成了新文学发生与发展的良好的生存空间。该章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现代学校教育机制与文学教育如何在现代校园中得以确立?文学教育是如何孕育并适应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的?新文学在校园里具有怎样的生存空间?第二章:文学教育与新文学的传承。文学教育一方面以课堂教育的形式传播新文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又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所参与的各项活动中,通过学生对文学和文化的接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及思想理念,从而扩展学生文学接受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学造诣以及参与文学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该章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文学在校园中是以何种方式得以传承的?文学教育在文学传承中发挥了何种作用?教师在文学教育与文学传承中发挥了何种作用?在新文学的维度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第三章:文教活动与新文学的发展。文学教育活动作为文学、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文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文学教育活动为新文学指引崭新的前进方向;二、文学教育活动为新文学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三、社会实践活动为新文学提供开放的思想观念。该章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校园文化环境是如何营造的?文学教育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对新文学的发展有何影响?校园文化环境与文化活动对作为文学活动主体的师生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四章:文学教育与作家的成长。由于民国时期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现代校园与新文学作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校园这个维度来说,现代校园与作家的互动主要体现在现代校园对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作家的吸纳和培养上。该章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现代校园为什么要积极吸纳新文学作家?现代校园如何实现对新文学作家的吸纳?现代校园如何实现对新文学作家的培养?臧克家、李广田等人是如何脱颖而出的?缘何在校园中没有走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家?余论:新文学传统的坚守与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