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血缘伦理”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和以“法制”为中介的市场经济是两种游戏规则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总体说来是适应自然经济形态的道德观。传统的儒家伦理经历了思想上和物质上的批判和否定之后,走向衰微,对于当代的年轻人来说,儒家伦理道德恍如隔世的传说;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革命年代形成的理想信念面临挑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平均主义道德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分崩离析。 社会道德正发生着从依赖性道德到自主性道德、从封闭性道德到开放性道德、从一元道德到多元道德的深刻变化。经济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已经引起和正在引起人们道德意识和道德关系、道德行为的改变。 当传说中的传说不再传说,道德中的道德不再道德,这个民族的道德伦理就陷入了历史的困境。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诚信的经济,然而,在当代的中国却面临着正义的缺乏,道德的危机。人们的伦理思考已经投向自我利益,而围绕着自我利益这一中心,多重性的道德现象则令人眼花缭乱:极端的利己主义、以邻为壑的地方保护主义,化公为私的腐败行为,前所未有的犯罪浪潮,表明社会的道德生活进入一种无序的状态。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促成社会的高度分殊化和多元化,从而导致整个社会产生日益分散的离心力,因此现代政治的一个基本任务即在于如何创造一道德伦理过程以使多元分散的社会利益凝聚成民族的政治意志和向心力。如果只有个人利益、地方利益、集团利益,而无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没有由此而来的共同的精神信仰,其结果将会使整个民族陷入分裂的危机。 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呼唤着道德伦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是把社会的所有资源都纳入到经济交换的过程之中,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变动性。 广泛的道德伦理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神支柱,是完成整 个民族政治认同的最佳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德治国具有特别重 要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是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①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江泽民的以德治国的思想的提出,是集马克思主义德治思想之大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上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源泉:” 世界在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①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集体,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以及与之相对应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于加强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坚持以德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