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伪狂犬病毒(PRV)示踪技术观察大鼠胸腰髓在背侧和腹侧脊髓损伤作用下,排尿中枢神经通路改变的差异方法:采用清洁级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non-SCI(12只)、SCIa(12只)和SCIb(12只)。所需动物模型应用标准化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实验装置来制备,确定T12~L1水平为损伤部位,假手术组(non-SCI)大鼠仅咬除脊突及椎板,不损伤脊髓。SCIa为腹侧损伤组,SCIb为背侧损伤组。脊髓损伤后,即刻在non-SCI、SCIa和SCIb膀胱壁系膜区注射PRV,96小时后,采用改良的Tarlov分级评分、Ashworth肌张力评分、斜板实验及BBB评分对所实验动物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和判断。96h后直接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假手术组、背侧脊髓损伤组和腹侧脊髓损伤组的脊髓切片中PRV阳性神经元。应用Image-Pro Plus6.0对各组切片进行专业系统分析,记录同一解剖部位的阳性细胞分布部位及数量,在不同的5个相同放大倍数的光镜视野内,计算各组切片阳性细胞所呈现出来的平均积分光密度(IOD)。结果:1. Non-SCI、背侧和腹侧SCI大鼠PRV示踪的时限性和分布相似;2.背侧和腹侧脊髓损伤组大鼠Ashworth肌张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背侧和腹侧脊髓损伤组大鼠改良的Tarlov分级评分、斜板实验及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 PRV跨神经示踪SCI后的脊髓组织经免疫组化处理后,PRV阳性神经元呈棕黄色,观察切片示脊髓损伤平面以上及以下均出现阳性神经元;5. SCI大鼠PRV标记的背侧和腹侧脊髓损伤节段平面以上切片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节段平面以下切片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神经元增加。结论:背侧和腹侧脊髓损伤均可导致排尿反射通路上行传导受阻,而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膀胱排尿反射通路发生代偿,进而表现为节段平面以下PRV阳性神经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