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能过剩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顽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了很大冲击。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改变了过去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伴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度下降,很多工业企业出口订单下降、库存增加,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一些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行业,更是面临着全行业的亏损、倒闭,产能过剩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从发生原因来看,本轮产能过剩不单纯是市场失灵或体制机制因素造成的,周期性经济波动是引发本轮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2002年以后中国出口贸易比重不断提高,2002年出口额占GDP的比重为22.1%,到2007年提高到34.6%,2007年我国进口额73296万元,出口额为93627万,贸易顺差为20330万。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中国出口贸易出现拐点,2009年时我国贸易逆差为13411万,出口所占比重也不断下降,2015年只占20.5%,出口甚至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短腿,出口市场的不景气直接推动了产能过剩的加剧。本文从生产能力的角度,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产能利用率的测算。根据国际一般标准,产能利用率低于80%即出现了产能过剩,测算结果显示,我国绝大多数省份产能利用率低于80%,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目前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从地区差异来看,我国产能利用率存在明显的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广东、上海、江苏等东部沿海省份产能利用率较高,普遍在85%以上,而中西部地区产能利用率较低,中部省份产能利用率主要集中在60%-80%之间,大多数西部省份产能利用率低于60%,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从出口贸易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机制入手,引入出口比重作为解释变量,科研经费投入比重、政府干预程度、资本形成额比重和所有制结构四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构建相应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出口贸易比重对产能利用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科技水平和资本比重对产能利用率有积极的正向影响,政府行为会降低产能利用率;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实证检验显示,通过出口贸易化解产能过剩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中西部地区通过扩大出口比重的方式化解产能过剩的效果要明显好于东部地区。本文进一步得出结论:在当前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出口贸易的积极作用,提升产品出口竞争力和出口效益,减少政府行为的干预并大力提高科技水平;鼓励和支持中西部地区扩大开放水平,提高出口贸易比重,东部地区发挥相对较好的科技水平和区位优势,将出口贸易重点应该放在优化贸易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