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招生“并轨”制度的实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贫困生不断增多,贫困生问题在改革的不断深入中日益突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质量。1995年.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约为28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3%.贫困生39万人,比例接近14%,其中特困生19.6万人,占7%.2006年,全国公办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约为14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贫困生约28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困生约13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11年间,贫困生的绝对数量和比例都有了明显增加。高校贫困生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如何有效的保证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升学、顺利完成高等教育、顺利成长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是理论界、政府、高校和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是一个涉及范围比较宽泛、内容复杂的课题,包括了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学科。基于以上问题,作者运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实证分析法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首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及其背景进行了分析,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凸现了贫困生问题;其次,对我国贫困大学生现状、贫困大学生产生的根源及影响做出剖析;第三,对国外解决贫困生问题的经验做法进行研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①高校贫困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收费标准的急剧上涨与居民收入增长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的冲突结果,是我国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与人们对高等教育需要的增长之间的矛盾的冲突结果。②高校贫困生问题主要是我国社会大环境的历史性制约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中的制度缺陷影响造成的,个体原因不占主要地位。表面上看,这种现象由于转型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高等教育筹资体制不完善、高校实施收费制度等原因导致贫困大学生数量猛增,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其实质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效率追求与教育公平激烈冲突的必然。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更需扶志”。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帮困助学过程中,必须将教育功能与经济功能并举。对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政府、社会、学校、个人四个方面必须共同努力。加大政府投资,降低教育成本;社会各界积极发挥作用;完善和创新高校贫困生助学体系;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相结合,帮助贫困生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等。尽最大可能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高等教育,使他们成长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